浅谈现代根艺创作
参与现代手工艺工作坊体验创作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手工艺生活# #现代手工艺#
早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就使用图形符号来传情达意了,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与刻绘在崖壁上的岩画都记载下了人类最初对自然界的认识与了解,以及当时人们内心的需求与期盼。这些图形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因科学技术、材料工艺的不断演进,以及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而不断延伸演变,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造型艺术体系。这个造型艺术体系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精华,也传承了华夏民族特有的艺术精神。
根艺造型作为中国独有的一门造型艺术学科,就其创作理念而言,传统的手法已经不适应大经济时代之下的中国市场的需求,新工艺的更新和思维模式的改变对根艺作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所以,创新理念是根艺造型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各种艺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个人认识的提高、思维的开拓、技法的变革,而且要对各门类文化内涵具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根艺创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无限的创作空间。创新,说到底是文化功底的问题,艺术大家们的艺术才华,无不是丰富的文化积淀、生活累积的结果。我们说根艺取材需依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要达到视觉的美感就需要艺术家的创造,也就是把一块本不完美的材料“肢解”,让每一件作品都具有一处闪光点,而这个闪光点就是作品的内涵。这就需要创作者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创造力。大多数根艺创作者都遵循了注重“形”和“意”的发现思路,却没能着手“ 神”的刻画。对于“形”和“意”的沿用是对传统创作手法的一种延续,而具有一种新的造型创作,是需要我们摆脱传统美学的物化表象,进入到深层次的精神领域去探寻。只有在深入到作品所表达的精神世界里,才会找到真正的创作乐趣和大众所接受的创作技法。“神”的抽象表达是由形象开始的,观赏者可以充分认识作品“形”和“意”的原始表达,并能洞悉到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意念,还可以在现代造型设计的基础上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到传统和现代的契合点。所以,“形”和“意”是“神”的铺垫,“神”是“形”和“意”的延伸。
根艺造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其他领域新技法和意识观念的不断更新和拓展中,正经历着很大的冲击,而创新意识的内涵是长期积淀的成果,并非一朝一夕。也就是说,新的思维将是未来根艺创作之灵魂所在。因此,我们应当看到,虽然科技化、信息化的现代社会对传统根艺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观念和新思维的导入,将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根艺提供新的思考维度,而新的材料、新的技术,也为传统根艺造型的再设计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只要我们把握好“形”和“意”,“神”其实就在我们心里。
根艺作品是枯木创作达到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要求充分利用大自然所创作的“原始胚胎”,经过加工后顺应自然形态,去其繁琐,留其精髓,创造出具有天然形质的美。我们知道,一幅画需要各种颜色的搭配才会显得生动和具有活力,根艺创作也是一样的,要让静态的图案动起来,就要大胆地裁剪和嫁接。嫁接不等于拼接,而是组合。比如一件形状细长的材料就显得单调,如果我们选择一到两件扭曲感较强的材料进行组合,使静态的画面动起来,就达到了我们想要的效果。当然,这只是一种新理念创作,不同的作者会用不同形态的材料和创作手法,也会用新的思维去进行组合。根艺创作的思路也要围绕现代社会的发展进行拓宽,而有的作品一定要做到大胆取舍,使原本复杂的形态简约化,取其最美的一个点,让观赏者复杂的心理在作品前得到释放,产生共鸣。我们常说,一件根艺作品的优劣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美感,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现代根艺造型必须要在美的前提下达到传“神”的效果,这个“神”是意的传情,是美的延伸,也就是说,对一件作品,不同的观赏者会有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作品本身的,也是观赏者个人思维因作品形态的变化而进行的再创造。
饶航铭,云南师宗县人,现为云南省木雕工艺美术大师、云南名匠木雕艺术大师、云南省木雕协会理事、云南省根艺学会副主席、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曲靖市工艺美术商会副会长、曲靖市师宗县根石艺协会主席,曾多次获根艺大奖。
本文来源:曲靖日报
举报/反馈
网址:浅谈现代根艺创作 https://klqsh.com/news/view/176524
相关内容
植根生活的文艺创作才有生命力艺术系列:浅谈生活中发现的艺术
浅谈文化娱乐
艺术创作中如何表现欲望——关于创作与市场的关系的漫谈
浅谈新时期影视艺术创作中的新理念
易烊千玺谈创作初心,守正创新留下时代痕迹
浅谈广播节目的创作要素与审美杠杆
浅谈写作兴趣和习惯培养.doc
浅析绘画创作中的生活感受.pdf
插花培训学校浅析插花艺术对现代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