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佛山一模作文讲评(审题立意 优文展示)

发布时间:2025-08-25 02:22

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寺庙众多,可体验佛教文化,观赏猴子和高山风景。 #生活知识# #旅游生活# #旅行必去景点#

【作文原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么、在这个知识获取越来越便捷的时代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是否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

请明确观点,表明态度,结合学习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

写作材料由两句话组成。

第一层:孔子 学而时习 说(悦)

第二层:知识获取便捷时代 学习知识 按时温习 感受快乐

严谨考题中绝没有可有可无的赘语闲言。“学习知识”“按时温习”是显而易见的重心,并不担心大家丢掉;担心的是丢掉材料中的一些次重心乃至边角料,如“说(感受快乐)”,又如“时代”,再如“便捷”。

内涵:通常材料含有一个核心概念,或有两个近似概念,我们可以辨析某概念是什么,而不是什么。本题中,可以阐释“学而时习”是什么,以及与“便捷获取”的差异是什么。

外延:材料含有一个观点,或者需要对某观点进行评析,可以增设外延条件,讨论此观点在哪种情境之下成立,哪种情境之下无法成立。本题中,可以探讨怎样的学习方式是快乐的,以及怎样的学习方式是不能快乐的。

归因:材料中给出一种现象或一个事实,可以剖析这种现象或事实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本题中,可以探讨孔子快乐的原因、我们不快乐的原因、学习能快乐的原因等等。

转化:通常在二元思辨类作文中运用,甲对乙有什么作用,乙对甲有什么反作用,二者在哪种条件之下可以互相转化,或者形成对立统一。本题中可以思考,保持“学而时习”的惯性能否推动时代发展,时代便捷能否放大学习与温习的快乐?

批驳:通常材料中会有一组对立的观点,我们可以支持一方,但对另一方不要视而不见,设法寻找对立观点的谬误之处予以批驳。如果材料没有对立观点,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当下语境,虚拟论敌进行批判。本题中,可以假想一个认为学习就是不能快乐的论敌展开批判。

【优文展示】

今天,沉迷学习依然使我快乐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位周游列国风尘仆仆的行者终于在书斋中找回他的快乐,不禁让人为之莞尔。身处足不出户就能思接千载神游八荒的便捷时代,“学而时习”似乎正变成没苦硬吃的徒劳,我们还能否产生与孔子同频的“不亦说乎”?

毋庸置疑,今天,沉迷学习依然能使我们感到快乐!

学习是一种被现今社会认可的成瘾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提出了“积极成瘾”概念,北欧几位学者又使用评估工具对学习成瘾行为进行了量化研究,证实学习的确可以让人快乐,停止学习反倒引发焦虑和痛苦。严谨来说,学和习有着不同的快乐,学是前期输入,习是循环提升,温故知新,快乐也会加倍。许多读书人感慨,曾经学过的课文犹如一颗射出的子弹,经历世事乍然回头,子弹正中眉心。学习形成闭环的瞬间,没人受伤,经历过的人才懂那种狂喜。

穿越历史烟尘,凝视夫子生平,不难发现他本就具备乐学善习的学霸体质。叶公想吃瓜,跟子路打听孔子人咋样,孔子说,你告他,我这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完全没有年龄焦虑。后来辙环天下回归鲁国,孔子也由E人变成I人,多少有些失落,他翻开早年就已熟读的典籍,开始删述六经,终于重获踏实的快乐。

学习是一种被现今社会认可的成瘾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提出了“积极成瘾”概念,北欧几位学者又使用评估工具对学习成瘾行为进行了量化研究,证实学习的确可以让人快乐,停止学习反倒引发焦虑和痛苦。严谨来说,学和习有着不同的快乐,学是前期输入,习是循环提升,温故知新,快乐也会加倍。许多读书人感慨,曾经学过的课文犹如一颗射出的子弹,经历世事乍然回头,子弹正中眉心。学习形成闭环的瞬间,没人受伤,经历过的人才懂那种狂喜。

我们否定知识搬迁,不是为了宣告遗世独立。便捷获取的知识好像多巴胺,深度习得的大道仿佛内啡肽,都能带来快乐。数年前某点读机广告中小女孩快乐喊出,哪里不会点哪里,So easy!大家都在拭目关注小女孩的学业发展,结果证明,她果然以碾压之姿考入名校,看来真的再也不用妈妈担心。如果借助科技可以减免无法承受学业之重,又何乐而不为?

便捷时代,学而习并未廉价,知与悦更显丰盈,愿你我不必累累如犬依然快乐!

温故而知新 愉悦自心生

在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当下,只需指尖轻点屏幕,知识便如潮水般汹涌而至,触手可及。然而,在这看似便捷的知识获取背后,“学而时习之” 所蕴藏的愉悦是否已悄然褪色?事实并非如此。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定时复习知识,依然能为我们带来无可替代的心灵满足与精神愉悦。

于个人的求知旅程而言,复习知识是深度领悟与知识沉淀的关键所在。以品鉴文学经典《红楼梦》为例,初读时,我们或许仅仅沉醉于那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众多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但当我们再度翻开书页,随着人生阅历的日益丰富和知识储备的逐步充盈,便能洞察到书中对封建社会细致入微的深度剖析,以及对复杂人性鞭辟入里的精妙刻画。每一次重温,都宛如一场与经典的深度对话,让我们能够从全新的视角解读文本,真切体会到作者曹雪芹的精妙构思与独具匠心。这种持续挖掘知识深度、不断丰富认知维度的过程,就如同在知识的无尽宝藏中深入探寻,每一次全新的发现都犹如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为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满心的欢愉。

在学术研究的浩瀚领域,“学而时习之” 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科学家们在探索未知的漫漫征途上,常常需要回溯前人的研究成果,反复研读已有的知识体系。就拿屠呦呦来说,在艰难的青蒿素研究历程中,她无数次深入钻研中医药典籍里关于疟疾治疗的记载,同时潜心研习现代医学理论。古代医书中关于青蒿治疗疟疾的寥寥数语,在她锲而不舍的研究与深思熟虑下,结合现代医学先进的提取技术,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在这一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对古今知识的反复咀嚼与深度思考,不仅助力她突破了科研道路上的重重难关,更为全球疟疾防治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而她在这漫长探索过程中所收获的,是攻克难题后的巨大喜悦,以及为人类福祉贡献力量的无上满足。

在艺术创作的广袤天地里,复习知识同样是激发灵感的不竭源泉。画家们在持续打磨绘画技巧的过程中,时常会回顾经典画作,从大师们灵动的笔触、精妙的色彩运用中汲取灵感。音乐家们反复聆听经典曲目,仔细剖析旋律与和声的精妙之处,进而将这些灵感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为作品注入全新的活力。这种对知识的反复研习与借鉴,让他们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收获创作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知识获取的便捷性,为我们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学习视野,但 “学而时习之” 始终是我们攀登知识高峰的坚实阶梯。通过按时复习,我们能够将知识真正内化为自身的智慧,在深度思考与不懈探索中品味学习的乐趣。让我们始终秉持 “学而时习之” 的学习态度,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乘风破浪,收获无尽的快乐与成长。

举报/反馈

网址:2025届佛山一模作文讲评(审题立意 优文展示) https://klqsh.com/news/view/182669

相关内容

2025届高三4月名校联考作文题审题立意及范文选编
2025年精选全国各地模拟作文模拟题审题立意及例文汇编
2025届广东省四校高三联考审题立意指导及作文示例+.pptx
备战2025高考 最新模考优秀作文赏析(审题 立意 范文)
2024—2025年度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统计研究课题立项评审结果公示
“自律的乐趣”书信如何写?佛山名师点评中考作文题
第三届青未了散文奖获奖作品公示!
2025届新高考语文精准冲刺复习 时评类作文评讲
2019第六届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北京)评审研讨会圆满举办
2025深圳国际佛事用品展览会暨沉香文化艺术展将于11月7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