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门外吉祥里108号楼日前新开了一家有意思的“幽默书店”,引来很多爱书人“打卡”。这家店还开了一个公众号,店主在上面更新日记:哪些人来了,买了什么书,或者聊了什么主题。开业没多久,它已经实现了这个主题书店的“初衷”:为人们提供更多欢声笑语。
据报道,这是北京新华书店的新尝试,是新华书店开办的第一家“主题书店”。所谓“主题书店”,就是不求新求全,而是深耕一个主题,比如音乐、绘画、建筑,都可以单独开书店。相比之下,“幽默书店”更另类一些,因为它可以涵盖漫画,也可以涵盖文字(笑话、相声、寓言等),是一个更深入的“主题”,而不是简单的图书分类。
这个创意真的不错。
新世纪以来,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渗透已呈全方位态势。它不仅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网络媒介来获取信息,进行阅读、购物、交流、娱乐等活动。文学网站、移动阅读、数字出版、网络书店等相关事物方兴未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实体书店如果一成不变,那么是否还能生存都是一个问题。2012年前后,曾有说法认为实体书店会在几年后消失掉。“变”是形势逼迫,更是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而“不变”则是守“书”有责、守“书”负责、守“书”尽责,因此讲,守“书”就是守正。不守正,书店就真的变了味,与其他实体店没什么区别;不创新,实体就难以存活,“实”之不存,“书”将焉附。想想也是,书店不仅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还彰显了一座城市对文化尊重的程度和态度。事实上,与电商及电子化阅读相比,实体书店的优势在于能给读者带来深度阅读体验,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当下,许多人买书、读书首选已经不是传统的书店,也不是网上书城,而是更愿意去一些新冒出来的主题书店、跨界书店、网红书店去逛逛。
小马飞刀以为,城市的公共文化活力,需要应势而为,努力推陈出新。作家刘易斯在《书店的灯光》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图书承载着我们的思想和想象,使它们充实人间;一个书店就是一座城市,我们日臻完善的精神自我居住其中”。可以说,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主题书店”,如星辰散落在城市空间,共同承托着一个文明的书香社会。
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