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科研人员在南沙群岛永暑礁近岸海域发现“美人鱼”儒艮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25 09:03

海南三亚,热带海岛,阳光沙滩,全年避暑效果显著。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避暑胜地#

南沙群岛永暑礁驻岛环保部门与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8月20日发布消息称,今年7月以来,驻站科研人员在我国南沙群岛永暑礁近岸海域持续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活动。

据科研人员介绍,今年7月8日,永暑礁驻岛环保部门巡视人员首次在海岛西南方海域发现浮在海面换气的“大鱼”,并在其后近一个月内持续观测到其在该海域的活动。8月2日至3日,巡视人员与驻岛科研人员两次近距离观测到“大鱼”在该海域活动,并采集到影像资料。

相关资料经中国科学院海洋动物专家鉴定,确认是在中国大陆沿海被宣布功能性灭绝的儒艮。

这是科研人员首次在永暑礁近岸海域发现极度濒危物种儒艮的持续活动踪迹,不仅填补了该海域的物种分布空白,更是近30年来我国南沙群岛及南海中部海域首次有科学影像佐证的儒艮活体记录。

儒艮是海牛目儒艮科唯一现存海洋物种,因雌兽怀抱幼崽哺乳的姿态被民间称为“美人鱼”,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哺乳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浅海区域,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

这种体长可达3米的草食性海洋哺乳动物,对维护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其摄食行为能促进海草更新,维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秦耿说,此次发现为研究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该物种的跨海域迁徙扩散提供了关键线索。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宋星宇说,此前在永暑礁附近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绿海龟、玳瑁的活动踪迹。“绿海龟依赖沙滩产卵繁殖,玳瑁的生存与珊瑚礁健康紧密相关,儒艮的出现标志着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三类物种在永暑礁海域的相继发现,凸显了永暑礁岛礁生态系统的独特价值”。

科研人员指出,儒艮通常喜欢成群活动,常以2至3头的家族群形式出现,此次为何单独“流浪”至此,尚待监测研究。

网址:【新华社】科研人员在南沙群岛永暑礁近岸海域发现“美人鱼”儒艮活动 https://klqsh.com/news/view/184151

相关内容

30年来首次,南沙永暑礁发现儒艮!王敏幹分析:这条“美人鱼”从何而来?
永暑礁频现“美人鱼”,生态岛礁建设再添惊喜
确认了!发现“美人鱼”
浙江省嵊泗全域旅游激活海岛“群星效应”
小心!台风过境后,海滩上的“毒宝”可别捡
海洋牧场背景下的休闲渔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2023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快乐科技秀”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圆满闭幕
清凉海岛 欢乐盛宴——39项特色活动邀您共赴欢乐之约
女神登场青岛西海岸新区金沙滩啤酒城,尽展时尚魅力
全域联动消费升温 厦门暑期文旅迸发多元“热”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