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颜秀丹

发布时间:2025-08-26 01:03

《谈判力的科学》:基于科学的研究成果,提供实用的谈判策略 #生活技巧# #谈判技巧# #谈判策略书籍#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持续改革推进下,教师在组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时,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教材中歌曲旋律、乐理知识的把握,也要关注学生实际“学”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能力、欣赏水平,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感染,推进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机注重起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以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方式打造“互动”、“活跃”课堂,进一步促进学生对“音乐美”的欣赏、品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新课标中指出,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爱好”为动力,且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并强调了核心素养渗透的重要性。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带领学生“欣赏”音乐时,往往采用“说”、“讲”的方式,导致学生无法真切感知音乐意境,也无法深层感悟音乐的意境美、情感美。因此,在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该更注重理念的转换、方法的改变,运用多元化、生动化教学手段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提升音乐欣赏教学效果。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现代化教育理念引领下,更加强调对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能够充分贯彻落实美育教育任务,改传统的“讲授性”课堂为“互动性”课堂,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美”的发现、欣赏、创造,陶冶学生的情操、活络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丰厚的学习经验、更丰富的情感体验,不仅有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素质的提升,也有助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有助于发展、传承音乐文化

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能够为音乐教学增添“新”活力,丰富音乐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多元互动、活动中感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一)背景介绍,引领音乐鉴赏

艺术家都是基于艺术灵感进行音乐作品创作的,而这一艺术灵感往往产生于一个特定的背景之下,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融合作者背景进行讲述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感知音乐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艺术家的心境,进而深入感悟音乐作品中所传达、呈现出的思想感情,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鉴赏也会更加真切、真实,也能够积累到更多的音乐欣赏方法[2]。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欢乐颂》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的微课视频,结合微课视频向学生讲述“贝多芬”这一著名音乐家的人生经历及“欢乐颂”的创作背景,以促进学生对《欢乐颂》背景的把握,跟着视频感受“贝多芬”当时的心境,与创作者产生共鸣,深入地品味、感悟《欢乐颂》中所表达的情感。然后教师再引领学生对乐曲进行赏析、品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审美技巧、鉴赏水平。以此方式能够丰富课程教育素材,开阔学生的音乐学习视野,使得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中了解、感知其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感悟,也能够进一步丰富学生音乐常识,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情境教学,领悟音乐意境美

音乐中富含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深层领悟音乐中的意境美、情感美,注重对学生审美鉴赏、艺术表现能力的培养,以使得学生更好地体会、领悟音乐的“生命”[3]。情境教学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合理、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寓情于景,使学生在真切的情境及情景中感悟音乐内容、音乐情感。因而,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充分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借助“图片”、“视频”、“诗歌”等方式创设与音乐歌曲内容相关的情境,促进学生对音乐中“意境”的品析、体会,带领学生领悟音乐之美。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赛马》《牧歌》的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创设“来到美丽的大草原”这一情境,然后依托多媒体技术播放与“草原”相关的视频资源,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草原”上人们的生活,如在视频中学生能够观看到一望无垠的绿色草地,能够观看到成群的羊、马奔跑,能够看到富有地区特色的蒙古包,以此促使学生形成对“草原”的第一印象。然后教师可以再播放“赛马”、“牧歌”这两首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与之相匹配的画面,由于课前视频的铺垫,学生的脑海中很快就能够呈现出“草原”上的景象,感受到歌曲所描述的意境美。教师还可以引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等与“草原”相关的古诗词,鼓励学生说一说这些古诗词的意思,以使得学生更好地感受“草原”的辽阔,再引领学生了解、总结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品析、鉴赏能力。又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雪橇》这一课程内容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雪地上人们坐雪橇、滑雪等视频,并配上本首乐曲,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然后再对学生提问:“大家喜欢下雪天吗?”、“想象一下,如果在雪天你坐雪橇的画面,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以此情境构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将自己代入到雪天坐雪橇的情景中,进而感受乐曲中欢快的情绪,将学生迅速拉入“音乐鉴赏”中。在学生学习兴趣、鉴赏热情持续高涨中,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提问:“在本首乐曲中,有哪段旋律你反复听到了?这段旋律重复出现了几次?”,引领学生进行深入鉴赏,发现、鉴赏此音乐的旋律美、意境美。以此方式能够使小学音乐课堂变得更生动、更活泼,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神经,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音乐体验,也能够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接收、学习、掌握知识的速度,使学生真正喜爱、热爱上“音乐”这一学科。

(三)合作学习,发现音乐魅力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仅凭学生“单打独斗”很难深入品鉴、欣赏音乐之美,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开展音乐欣赏教学时,也要注重“合作学习”法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享,使得学生在“取长补短”中更好地品鉴、欣赏音乐内容,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快速提升[4]。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设计一些“欣赏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解读并说出自己的想法,以使得学生能够在思维碰撞中更全面地去分析、感悟音乐内容,积累欣赏音乐的方法。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大枣》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然后向学生进行提问:“大家仔细聆听这首歌曲,你的脑海中能够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感?”、“你们知道这首乐曲中运用了哪种乐器吗?”、“从这首乐曲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在这首乐曲的聆听中,你感受到了音的高低、速度的变化了吗?它们是怎么变化的?”,以此些问题引领学生欣赏、品鉴的方向,鼓励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小组讨论,在“碰撞”中梳理、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如有的学生在经过讨论后,回答道:“浮现了大家一起打枣的画面,感受到了人们欢乐的情绪”;有的学生回答道:“这首乐曲中运用了唢呐这一传统乐器”;有的学生……在此“其乐融融”、“和谐友爱”的讨论互动中,学生们皆对乐曲内容有了更全面、客观的了解,且也能够深入品味其中的意境。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积极拓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唢呐”的图片,播放“唢呐”的演奏视频,进行“唢呐”的讲解以深化学生的记忆,然后可再进行提问:“唢呐是我国传统的乐器之一,那么你还认识哪些传统乐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分享,以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在音乐课程中的有机渗透,进一步推动音乐文化的弘扬、传承、发展,也能够更好地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促进学生音乐综合学习素养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教育背景下,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已然成为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教师广泛重视起来。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僵硬化”、“机械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想象的发挥,无法促进核心素养渗透。因而,在当前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化的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式,引领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更直观、真切地感知音乐美、鉴赏音乐美。

参考文献:

[1]许淑花.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浇灌情感之花——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J].亚太教育,2023(6):21-23.

[2]李晓.带上耳朵去"旅行"——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天津教育,2022(14):144-146.

[3]杨将.转变教学方式培养核心素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2(28):3.

[4]周红.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欣赏习惯培养的实施策略[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科研,2022(6):4.

网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颜秀丹 https://klqsh.com/news/view/186181

相关内容

音乐欣赏教学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优化策略—以《小小少年》教学为例
探析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研究
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教学中有何新改革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策略
基于快乐教学理念的高校体育教学之我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