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干货研究院】我国运动损伤人群超3亿,警惕“一伤”毁所有!

发布时间:2025-08-28 18:52

健美操能促进身体平衡,减少受伤风险,适合所有健康人群 #生活乐趣# #运动健身乐趣# #健美操#

引导语

几 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发生 运动损伤,而在常年健身运动的人群中, 四成人每年至少会发生一次运动损伤。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运动损伤人群 超3亿。运动过程中发生损伤和意外的 具体原因有哪些?身体多发部位运动损伤,又如何 预防和应对

小O带你一篇文章解决这些疑问

国内疫情持续向好,之前宅在家里长了不少肥肉,很多人开始了报复性运动。人鱼线、天鹅颈、筷子腿……仿佛近在眼前,可由于久未锻炼,身体都快“生锈”了。

很多人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运动,身体却有些“吃不消”,屡屡光荣负伤。一旦受伤,轻则休息几个月,健身成果付诸东流,重则可能会让你一辈子也练不了。

我国运动损伤人群超3亿

现在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因为健身而受伤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在中国, 高达96.4%的跑步爱好者在跑步中受过伤。在一项针对 756名羽毛球爱好者的调查中,538人存在运动损伤,患病率为 84.4%。一项对江苏几大城市的调查显示,业余 网球爱好者运动损伤发生率竟高达 94.3%

相关研究表明,最近几年, 健身导致的伤害增加了35%

根据国务院下发的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到2020年,中国运动人口将达到 4.35亿,《2009-2014健身行业产值规模》同时表明,经常运动的人运动损伤率达到85%以上。也就是说,到2020年,运动损伤的人群理论上可达3.7亿。

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发生运动损伤,而在常年健身运动的人群中,四成人每年至少会发生一次运动损伤。 《中国医药报》2014年公布, 我国运动损伤发生率为0.513%美国英国分别为0.456%0.373% ,而我国运动损伤率 高于美国和英国。

健身或运动中发生损伤和意外,无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1、 运动前不热身,运动后不拉伸

2、重量超过 自身极限,举不起来强撑着

3、 注意力不集中

4、 动作错误或动作中姿态改变

5、攀比 逞能,被人影响

6、运动 器材没复位被砸伤

7、健身期间过度 节食

健身是个日积月累的“慢活儿”,是日复一日的训练累积出的最终效果。不是运气活,无法一蹴而就,并不是说搏一搏,菜鸟就能翻身变大神。

不要总想着快快快,今天还一身赘肉,练了几天就秒变男神女神,忽略了身体的承受能力和训练的风险危机。

健身多发五大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根据受伤部位可划分为: 肩部损伤、膝关节损伤、髋关节损伤、肘部和腕部损伤、脚部和踝部损伤等。

运动后,要尽量避免出现以下损伤类型:

腰部损伤

腰部是身体核心力量区域,腰部受伤主要有两种,腰椎超伸和腰肌劳损,前者是由于错误的姿势导致的,后者则是过劳负担。比如,做一些器械拉伸,深蹲举放杠铃,就会导致腰部过度反弓。

应对方法:推荐做靠墙深蹲练习:后背平直地靠在墙面上,双膝弯曲,背与墙壁之间无间隙,双臂在身前伸直。做硬拉等等需要腰部支撑的训练时,腰背部要挺直,在做山羊挺身的时候,次数以及频率都不能过高。

肩部损伤

健身中在做卧推、宽距引体动作时,最容易伤到肩膀。肩膀受伤主要有肩袖撕裂、三角肌撕裂和肩峰撞击。再如游泳、打球,握推的动作时,肩膀的稳定性也容易出问题,带来意外损伤。

应对方法:充分活动肩部关节,在做胸部推举、肩上推、伏地挺身时,让你的手臂来回运动的锻炼,在需要用到肩部辅助的训练中,肩膀既不能代偿过多,也不能完全放松。

膝盖损伤

膝盖受伤主要还是跑步、跳绳这些训练中受伤概率高一些。健身房最多就是腿举和蹲起动作。

应对方法:通过弓箭步练习,能够稳定并加固膝盖。健身时发力点在膝盖外侧,向外打开双膝,不要出现超伸现象,膝盖部位可以绑一个护膝。大体重爱好者,若膝盖缓冲能力不强、身体协调性较差,建议少做剧烈爆发性下肢运动。

手腕损伤

一些职业人群由于其职业特点,要么手腕活动少、比较僵硬,要么手腕肌肉劳损严重,比如厨师、建筑工人、学生、上班族等。健身时,做引体向上,用手肘支撑,背部发力,做推举动作等,都可能出现手腕损伤。

应对方法:充分活动肩部关节,在做胸部推举、肩上推、伏地挺身时,让你的手臂来回运动的锻炼,在需要用到肩部辅助的训练中,肩膀既不能代偿过多,也不能完全放松。

踝关节损伤

跑步的时候,体重就都落在了前脚掌上。跑鞋不好或重心不对,都会导致脚跟高于脚趾,这种往前倾斜的状态,会让脚和踝关节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力,发生崴脚、抽筋、痉挛、足弓韧带受伤等。

应对方法:选一双适合运动的鞋,运动前充分活动踝关节,避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做一些爆发力强的动作。可通过负重提踵、跳绳、足尖走路等练习,强化足踝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在健身前,评估自己的 运动能力,不要逞强,不要跟别人攀比。健身前充分热身,活动关节,拉伸韧带,提高肌肉和脏器的温度。健身期间,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素,丰富的果蔬。不提倡过度节食,不吃肉类和蛋白质,不建议戒掉主食。

科学的健身锻炼要 按步骤来: 热身10分钟,以 身体发热、 微微出汗、 没有疲劳感为准。运动时先无氧后有氧,先大器械后小器械。 整理或放松10分钟,可以快步走或骑动感单车,也可做 压腿、 转动肩部等动作。

发生急性运动损伤时,国际上公认的 RICE处理原则:1 休息(Rest),2冰敷(Ice),3压迫和包扎(Compress),4抬高(Elevation),即临床上常说的“大米原则”。这个原则可以保证人们在运动损伤的 急诊期,在医生未到位之前,可以尽量先减轻、缓解伤痛。

另外,常见的 微小损伤,比如肌肉酸痛、僵硬疲劳等,可以使用 低频电流,利用 肌肉泵作用,有效促进血液循环,方便快捷缓痛。 欧姆龙低频治疗器(HV-F020SHPK)3种按摩方式10档力度可调5大身体部位随心定制按摩,尤其能够缓解颈肩腰腿等运动酸痛。

欧姆龙低频治疗器( HV-F020SHPK)

其他健身小tips.

运动装备准备起来~

一双运动鞋:选鞋穿鞋时,要买专业运动鞋,跑步鞋强调缓冲和减震,篮球鞋注重防滑,力量训练鞋讲究稳定,运动需求不高的普通人,选择鞋底纹路杂的多功能综合训练鞋。

一条运动毛巾:运动出汗时,用运动毛巾把汗擦干,防止汗水流到手上造成手滑,流到鞋里或滴到地板上使脚下打滑。

一个护腕或护膝:主要作用是保护手腕和膝盖,选择舒适耐用的面料,通常是合成橡胶材料。

一条头带:头发长和戴眼镜的人运动时最好戴上头带,防止头部汗水流入眼中,影响视野、视线等。

一盒防滑粉:在手掌上倒防滑粉,有吸汗、增加手掌干燥度和运动表现力的作用。

好了,今天的健康干货知识就分享到这里了。小O希望你能够在运动过程中,谨记这些健康Tips,合理运动,健康相伴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健康干货研究院】我国运动损伤人群超3亿,警惕“一伤”毁所有! https://klqsh.com/news/view/194037

相关内容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现状
最新研究揭示动脉粥样硬化加剧脑白质损伤的机制
伤口愈合后黑色淤血要警惕
全民健身日:科学健身 防范运动损伤注意七个方面
60岁后一周运动几次最佳?医生建议:若超过这个次数,无益反伤身
科学运动、避免损伤,乐享健康生活
中国电竞和游戏用户超5亿 电竞运动员健康问题突出
运动损伤护理中有哪些常见的自我护理方法和技巧?
年度健康知识干货大赏,不看血亏!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4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