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 原文摘录

发布时间:2025-09-08 04:22

制作摘要,精炼原文要点 #生活技巧# #工作学习技巧# #阅读笔记方法#

按热度排序 按页码排序 可以把教学和教育的所有规律性都机械地运用到他身上的那种抽象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也不存在什么对所有学生都一律适用的在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先决条件。学习上的成就 这个概念本身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 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 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 的因素。 …… 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 活生生的儿童。不同的儿童要达到这个知识的水平和范围,所走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 ……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 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就是说,在学习中,无论就脑力劳动的内容, 还是就所需的时间来说,都应当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 (查看原文) 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知识的大海。 ……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 之一粟。 (查看原文) 小学面临着许多重要任务,而其中占据首位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儿童学习。……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的读与写。 ……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显得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 (查看原文)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为知识。 (查看原文) 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就出现学业落后,成绩不良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小学 的时候,没有把那些好像是知识的“地基”的基础知识,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达到牢记 终身的程度。 …… 教学大纲里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取决于 这些“关键”知识是否牢固。因此教师正确地确定这些知识的能力就十分重要。这里所说 的“关键”,就是只反映本门学科特点的、重要的结论和概括、公式、规则、定理和规律性。 在有经验的教师那里,学生都配有专门的本子,用来抄录那些必须熟记和牢固地保持在 记忆里的材料。 …… 学生要能牢固地识记公式、规则、结论及其它概括,他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 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 (查看原文) 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查看原文) 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你要从这样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深思熟虑:找出因果联系正好在那里挂钩的、初看起来不易察觉的那些交汇点,因为正是在这些地方会出现疑问。而疑问则能激发求知的愿望。 (查看原文)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并不让学生花专门的工夫去记诵规则和结论:对事实的思考,同时也就是对概括的逐步识记。 (查看原文) 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 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千百次地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 的时候,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 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该更多地 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 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的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 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 (查看原文) 我在备考语法课的时候,尽量预先估计一下,在什么地方,在哪一个词上,学生可能犯错误,以及这个学生可能是谁。对任何一个“可疑”的词,我都预先加以详细地解说。 我向你建议: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不要让任何一个学生对事实、现象、规律性做出肤浅的理解,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时就在语法规则上犯错误,不要使学生在第一次学习数学规律时就解错例题和应用题,等等。 (查看原文)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牢固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查看原文) 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常常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 积累知识就好像为了“储备”,而不能“进行周转”,知识没有加以运用。 …… 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知识的积极性、生命力——这使它们得以不断发展、深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只有不断 发展、深化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只有在知识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这样的 规律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的学习就越容易。 …… 请你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 不动的、死的“行装”,而是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 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没有这种交流, 就不可能设想有完满的智力的、道德的、情绪的、审美的发展。 (查看原文) 多年的经验证明,学习困难的学生知识点不够巩固,其根源就在于她们没有看出、没有理解各种事实、现象、真理、规律性之间交接的那些“点”,正是这些“点”上产生了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及其他联系的。正是对这些“点”,应当引导学习困难的学生加以注意。 (查看原文) 思考知识时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 学习新教材的时间不够用,是因为时间花在检查家庭功课上了,而检查家庭功课占用很多时间,又是因为教材没有充分学透。 (查看原文) 如果学生在小学里就能在思考事实、现象的过程中掌握抽象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 的一种重要品质——他能用思维把握住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事实、事物、情况、现象和事件, 换句话说,就是他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 那些没有思考过足够数量的事实,而单纯背诵抽象概括的学生,就不会思考应用题, 不能用思维把握住各个数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相反地,如果学生在脑力劳动中对抽象 真理的识记是以深入思考事实为基础的,如果他不是死背式地识记,那么他在算术应用 题里所看到的就不是一大堆数字,而是各个数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 学科间的联系不仅在此。我深信,最深刻的联系与其说在于实际教材内容上的联系, 不如说在于脑力劳动性质上的联系。如果学生的脑力劳动建立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 那么数学也会有助于儿童掌握历史,历史也会促进数学才能的发展。 (查看原文) 思考知识的脑力劳动越有效,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就越少,下一节课上检查功课所花的时间就越少,因而可以用来讲解新教材的时间就越多。 (查看原文) 如果学生感到没有努力的方向,觉得自己什么也不行,这对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压抑。 心情苦闷和精神抑郁,这种情绪会对学生的全部脑力劳动打下烙印,使她的大脑好像 变得麻木起来。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着思想的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溪流。 郁郁不乐情绪苦闷所造成的后果,就是时掌管情绪冲动和思维的情绪色彩的皮层下 中心停止工作,不再激发智慧去从事劳动,而且还会束缚智慧的活动。 ……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 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查看原文) 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他学习用词来表达最微妙的情感,用此来反映从周围世界带来的印象,这是学校里很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复杂的一门科学。 你要把自己的学生从书本和思考引导到活动,再由活动引导到思维和词。活动应当转变为学生自己的思想,而自己的思想则应当通过词表达出来。 为什么学生的作业里有许多错误,学的文理不通呢?我认为,毛病的根源就在于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在绝大多数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能力落后于知识。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时,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 (查看原文) 积极活动好比是一座把言语和思维连接起来的桥梁。我在准备小学的教学工作时,就预先规划好全体学生所要参加的积极活动,这些活动要能鲜明地反映出并且让学生深刻的思考各种事实、事物、现象、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换句话说,我要达到的目标是要求在劳动中产生思想,而不仅是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学习一门学科时学生从事的活动,不仅应当是对知识的说明,而且应当是新的真理、发现和规律性的源泉。 …… 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言语的素养。 (查看原文) 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 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文理不通的学生。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 知识来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新的观察,他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 (查看原文)

网址:给教师的建议 原文摘录 https://klqsh.com/news/view/225524

相关内容

2020年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快乐心理学》
生命的重建 原文摘录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积极心理学建议》心得体会.doc
0—12岁儿童的正面引导:给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学建议
优秀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精选19篇)
动力学咨询师给建议的实证探索
怦然心动的工作整理魔法 原文摘录
天堂旅行团 原文摘录
成功心理学 原文摘录
老师如何与学生建立“亲密”关系?7个绝佳建议送给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