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万人研究警示:长期不出门,痴呆风险暴增26%!九成家属都忽略了!

发布时间:2025-09-12 23:03

避免过度饮酒,长期过量饮酒会增加痴呆风险 #生活知识# #科技生活# #健康生活技巧# #老年痴呆#

关注

 我遇到好几位家属有着同样的困惑:“韩教授,我妈妈现在也不爱出门了,以前的老姐妹也不联系了,整天就在家发呆看电视,我们劝她出去走走,她总说没意思、累。我们担心,这样下去,不光心情不好,会不会连脑子也‘生锈’了?”

 家属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今天,我就想和大家深入聊聊这个话题——「社交隔离」。它不仅仅是“感觉孤独”,更是一种被科学证明会严重损害大脑健康、显著增加痴呆风险的状态。

 早在2022年,复旦大学冯建峰教授团队的一项覆盖46万人的大型研究就向我们发出了明确预警。如今3年过去,结合最新的科学进展和临床经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个预警比我们想象的更应景、更紧迫,但好消息是,我们也拥有了更清晰的应对之道。

一、 九成人都忽略的痴呆风险!46万人研究揭开真相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项意义深远的研究。它就像一位“先知”,在新冠疫情之前就开始布局,精准地预测了我们今天面临的困境。

图片

 研究人员对英国生物银行数据库中超过46万名中老年人(平均57岁)进行了近12年的追踪。他们问了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被问到的三个简单问题:

 您是否独自居住?

 您上月是否没见过任何朋友或家人?

 您上周是否没参加过任何社交活动(如聚会、社区活动、志愿者工作)?

 如果以上问题有两个或以上的答案是“是”,那么就被定义为“社交隔离”。

 结果令人震惊:

 约有9%(约4.2万人)处于社交隔离状态。

 社交隔离的人群中,后续患上痴呆的比例为1.55%。

 而社交活跃的人群,痴呆患病率为1.03%。

 在经过严谨的统计学调整,排除年龄、性别、经济状况、吸烟饮酒甚至抑郁情绪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结果显示:处于社交隔离状态的人,患上痴呆症的风险要比其他人高出整整26%!

图片

 更重要的是,研究通过核磁共振(MRI)扫描发现: 这些社交隔离者的大脑里,负责学习、记忆和思考的关键区域(如颞叶、额叶和海马体),其脑灰质容量显著地更少。

 韩璎教授为您打个比方:
我们的大脑就像一块肌肉,社交活动就是针对这块肌肉的“综合健身操”。如果您长期不锻炼这块肌肉,它就会不可避免地萎缩、退化。海马体是我们记忆的“总司令”,它的萎缩,正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期的病理变化之一。

添加进群助理微信:hanjiaoshouzhuli,加入担心AD及照料者之家社群。二、 疫情虽远,影响犹在!2025年我们的社交模式更危险了吗?

 时间来到2025年。虽然疫情早已过去,但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远程办公/线上活动常态化:很多会可以在线上开,很多课能在线上听,我们出门的必要性大大降低了。

 社区关系淡化:习惯了减少接触,邻里之间的串门和社区的集体活动似乎难以恢复到从前的热度。

 “数字鸿沟”加剧:对于不擅长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线下活动的减少意味着他们被隔离在数字世界之外,客观的社交隔离状况反而可能加剧了。

 所以,冯建峰教授3年前的预警,在今天看来,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像是一封发给我们每个人的、关乎未来脑健康的“鸡毛信”。

 这里我必须强调一个关键区别:

 社交隔离(Social Isolation):这是一个客观状态,指社交数量和质量不足,缺乏与社会联系。(这是真正的风险元凶!)

 孤独感(Loneliness):这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您感到与他人隔离的情感落差。上述研究也发现,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单纯的“感觉孤独”并未显示与痴呆有强关联。

 这意味着,即使一位长者自己并不觉得孤单,但只要他长期处于缺乏社交接触的客观状态中,他的大脑健康就在遭受实实在在的威胁。

三、 大脑是如何被“憋坏”的?科学家揭示背后三大机制

 其背后的科学机制正在被一步步揭开,主要与以下几点有关:

 认知储备减少:大脑就像一家银行,社交活动就是往里面存钱(积累认知储备)。丰富的社交需要调动我们的记忆力(记住谁是谁)、注意力(倾听)、语言能力(交谈)、执行功能(计划活动),这能极大锻炼我们的大脑。储备越多,对抗未来脑部疾病的能力就越强。

 慢性压力与炎症:缺乏社会支持会增加心理压力,导致体内压力激素(如皮质醇)水平长期偏高,这会引发慢性炎症,而神经炎症是驱动痴呆发生的关键路径。

 健康行为改变:独居或社交稀少的人,更可能养成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漏服药物等习惯,这些都会间接损害大脑健康。

添加进群助理微信:hanjiaoshouzhuli,加入担心AD及照料者之家社群。四、 【收藏】韩璎教授开出2025“大脑社交处方”!

 知道了风险,关键在于行动。作为神经内科医生,我绝不只抛给您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解决方案。请您收好这份为您和家人定制的“大脑社交处方”:

 处方一:微习惯,大改变(从最容易的开始)

 “每日一次链接”:每天至少主动给一位朋友或家人打一个视频电话。看着对方的脸交谈,效果远胜于文字和语音。

 “改造日常行程”:去固定的超市买菜,和熟悉的收银员打个招呼;每天去同一个公园散步,和迎面而来的熟脸点点头、聊几句天气。建立“弱连接”同样有益。

 “餐桌社交”:尽量保证每周有2-3次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吃饭,远离手机,专心聊天。

 处方二:拥抱新科技,跨越“数字鸿沟”(给长辈和家属的建议)

 对于长者,家属可以帮助他们学习使用微信视频、老年版社交APP等工具,加入家族群、老友群,让他们能一键发起群聊,观看老朋友的动态。

 许多社区开通了线上活动平台,可以在线报名参加线下组织的书法、合唱、太极拳课程,这是打破隔离的绝佳方式。

图片

 处方三:加入“支持性社群”,找到同类人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家属们,你们承受着巨大的照护压力,更容易自我隔离。请务必主动寻找并加入病友家属支持团体。无论是线下的家属交流会,还是线上的支持群,在那里你能找到真正的理解和实用的经验,这种“被理解”的社交是无可替代的。

 对于关注脑健康的朋友,可以参加社区老年大学、读书会、摄影班等,基于共同爱好的社交,质量最高。

 处方四:家属请做好“社交经纪人”

 子女和家人请扮演好“社交经纪人”的角色。不要只是口头说“多出去走走”,而要提供具体帮助:提前帮父母约好他们的老朋友、帮忙预订好餐厅、每周组织一次家庭聚会、为他们报名一个可靠的旅游团。“搭好台”,让老人来“唱戏”。

五、 【立即自测】您的“社交健康”亮红灯了吗?一分钟评估风险 请您花一分钟时间,回答以下问题(根据复旦研究的核心问题改编):

 您是否大部分时间都独自一人居住?

 在过去一个月里,您是否没有与任何朋友或家人见面聊天?

 在过去一周里,您是否没有参加任何线下社交、娱乐、社区或志愿活动?

 如果以上问题,您有两个或以上的答案是“是”,那么您可能正处于“社交隔离”的风险中。请您务必重视起来,参考上面的“社交处方”,从今天开始做出一点点改变。

 总结一下:

 朋友们,大脑的健康,需要我们像营养饮食、坚持运动一样,去精心呵护它的“社交需求”。积极的社交,不是可有可无的娱乐,而是维持大脑机能运转的“必需营养素”。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您敲响警钟,也更希望能给您带来改变的勇气和方法。不要让自己或您所爱的人,在沉默中与世界失去连接。

 为了您所爱的大脑,今天就去安排一次见面吧!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请【分享】给您的家人和朋友,提醒他们社交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守护记忆,远离遗忘。

韩璎教授团队,长期深耕AD早诊早治,拥有国际前沿技术平台和丰富临床经验,是您可靠的战友!

您能立刻做的:

【抱团取暖】>加入【担心AD及照料者之家】互助社群! 与同路人交流经验、分享资源、互相支持! 您不再是一个人战斗!

【入群方式】>添加进群助理微信:hanjiaoshouzhuli, 备注「AD 家庭」或「AD 关注者」,等待通过邀请。

【早诊早治】>点击《记忆门诊简表第三十三版》早评估,早安心,早行动! (红色字体是可以抽血查AD标志物的记忆门诊)

【疑问解答】>文章下方评论区留言! 提出您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困惑!我们将精选高频问题,由韩璎教授团队亲自解答!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46万人研究警示:长期不出门,痴呆风险暴增26%!九成家属都忽略了! https://klqsh.com/news/view/237097

相关内容

复旦大学新研究揭示: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增加长寿几率
应对痴呆年轻化,生活方式很重要
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团队在《JAMA Pediatric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屏幕暴露内容对儿童早期心理健康影响
增加社交活动有助于保持大脑健康和预防痴呆症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早干预或有助预防痴呆症
最新研究揭示动脉粥样硬化加剧脑白质损伤的机制
健康生活方式可帮助老年人预防痴呆
北京户外探险安全指南:风险与自救策略
关于老年痴呆的 日常护理小常识
秋冬季节是脱发高发季?护发妙招来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