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心理学》是一本关于人格成长的书——开门见山,作者訾非如是说。作为心理学的学习者和从业者,我对“人格”这两个字太熟了,一天到晚谈论的话题、解决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格问题。可是把人格说清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可它又如此重要,毕竟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格发展的问题。
我对这本书的作者訾非很熟悉,因为之前曾经拜读过他另外一本书《感受的分析:完美主义与强迫性人格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所以当我看到他出了新书,就毫不犹豫的买来拜读了。在这本书里,訾非从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出发,以精神分析的人格成长理论作为主线,以发展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理论为辅助,讨论人格发展的问题。
这本书的结构主要分为3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于“成长”,给出了何为成长的定义以及成长的方向——人格的健全与成熟;第二部分聚焦于“自我的发展”,从自我的发展开始,谈论到自我的发展,重点讨论了自我发展的几个部分——心理防御机制、应对方式和沟通能力的发展、智识的发展、勇气和节制力的发展、超脱性与正义感的发展;最后一部分则聚焦“超我的成长”。
在弗洛伊德的概念里,本我是原始的、有生命力的、但也是无序的;超我是威严的、完美主义倾向的。这两者都力大无穷,两者势均力敌,打的不亦乐乎。也正是因为此,所以我们经常处在“分裂”的状态,这时候,“自我”的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
自我的力量是很弱的,它需要从小到大慢慢发展,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而导致发展的停滞。自我的发展,也可以理解为是人格的发展。自我的主要功能,便是调节超我和本我这两股力量。
我们的心理发展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按阶段推进进行,我们无法跳过那些必然的过程,必须在困难中淬炼和强韧。事实上,很多人的人格发展都是受到重重障碍的,这使得很多人虽然年龄上早已成人,但是在心智上却未与之匹配,成长为外表成熟、内心幼稚的的“巨婴”。
同时,人格的发展也不是线性的,而是蜿蜒曲折的,而且人格的发展不仅受到个人经历的影响,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历史空间、社会环境的影响,正如每代人都有ta成长年代的烙印一样,个体发展也同样脱胎于时代发展的浪潮。可以说,个体基因、外部成长环境、时代背景、偶发事件、对偶发事件的解读.....所有偶然共同促成了某种趋势。
不过幸运的是,即使我们个体的发展并非尽如人意,但始终都有可以发展的空间。在人生的任何阶段、任何地点,我们都可以舒展和滋养自我的心灵世界,发展无止境,这可能也是生而为人的意思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