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气的“冷知识”

发布时间:2025-11-13 07:23

关注天气预报有助于预防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 #生活常识# #天气预报查询#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说到与天气相关的知识,无非是大气、温度、阴晴、雨雪等现象,其实这里面有许多“冷知识”,很少有人注意。
看似“轻飘飘”的云彩,它的重量能达到几百吨。根据数据测算,平常飘浮在天空的云朵,平均密度约为每立方米0.5克,一朵中型大小的云,体积为1立方千米左右,经计算得出,这样的云重量大概为500吨。通常情况下,夏天的积雨云是所有云彩里最重的。
重量如此重的云为何不会掉落,雨却降落?根本原因是组成云或雨的水滴大小极其悬殊。水滴半径的数量级不同,从而造成水滴在空气中受到的阻力不同。构成云朵的小水滴下落极为缓慢,会被气体的流动所掩盖,使得它们能够悬浮在空中,不会降落。
每年夏天,不少人疑惑:为什么我感受到的温度比气象台预报的温度要高?这一问题在南方尤其突出。这就说明,气温≠体感温度。
首先,体感温度与天气预报的气温是不同概念。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该温度计位于相对通风的环境下,周围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而公众的体感温度则受到空气湿度、风速、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影响,和实际环境的温度存在一些出入。比如空气湿度大,即使气温没那么高,人们都感觉闷热;再比如,胖瘦不一的人在相同的温度下感受到的温度也是不一样的。
其次,一定的风速会使人的体感温度降低,身体散发出的热量都被风吹离体表。有风的情况下,温度虽高,人体则感到干爽;如果风速较慢或者无风天气中,相同温度下人们的体感温度会更高。
另一个影响体感温度的因素是城市环境。根据多年气象数据,城区温度明显高于郊区,城市高速发展、人口极度密集使得城市热岛效应突出。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活动无时无刻不受自然界的影响。天气变化影响人们情绪。其中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及日照等。当气温在11℃至25℃时,最易使人们保持心情舒畅。超过34℃时,人们容易感到心情烦躁不安,也易产生过激行为。当温度低于4℃时,人们的思维效率受到影响,工作质量下降,易出差错。
良好的情绪状态对湿度也有要求。干燥少雨的冬季需要提高湿度,闷热的夏天则需要降低湿度。还有研究发现,在夏日雷雨天,人们会异常活跃和兴奋,这是因为暴雨、雷电可以增加大气中的负离子,这种负离子会使人感到欢快。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本栏目欢迎读者来信来稿,编辑邮箱:[email protected]

举报/反馈

网址:关于天气的“冷知识” https://klqsh.com/news/view/278707

相关内容

关于天气的“冷知识”
关于环保的冷知识
7个关于秋天的冷知识,你都知道吗?
十个关于生活中的冷知识,你都知道几个?
天气常识,天气百科,天气小知识
关于健康生活的30个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关于运动的冷知识
关于夏天家居装修和家居生活的小知识,你知道多少?
【环保常识】逆天环保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关于星座的知识,天文知识科普星座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