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生津润肺,祛湿健脾

发布时间:2025-11-25 19:31

立秋吃苹果:苹果性平,能润肺生津,是秋季常见的养生水果之一。 #生活知识# #家居生活# #生活常识普及# #生活节俭小窍门# #节气养生法#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将至。但其实立秋时伏天还没过去,所以常常是“秋已立,暑难消”。因此,在这秋夏相交之际,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上讲“秋收冬藏”,立秋节气,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这个阶段要小心寒气入侵,以养收为主。

起居养生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故人们应该顺应四时,做到早睡早起。

夏末秋初,天气逐渐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病邪易趁虚而入,常见的多发疾病有支气管炎、肺气肿、关节炎、腰肌劳损、心脑血管疾病、面瘫等。

因此,在秋季应注意少开空调,适当增添长袖长裤等衣物,尽量不要睡凉席,做到防病于未然。

饮食养生

食:不宜大补 少辛多酸

专家表示,经过一个漫长炎热的夏季,人们的脾胃多有损伤,消化功能尚处于脆弱状态。因此,刚入秋不宜大补,应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为秋冬寒冷季节进补打下良好基础。

立秋气燥,所以润燥成为立秋后的重点,根据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自然界的秋季,所以秋天主要以润肺为主。

肺在五色里属白,可以通过多食白色的食物来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之功效,比如银耳、蜂蜜、白芝麻等。

另外酸味既能收敛补肺,又能生津润燥,辛味发散泻肺,所以要多吃味酸甘润的果蔬,如西红柿、枇杷、柠檬之类,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

立秋后天气渐凉,寒凉食物要少吃,避免伤脾胃,如西瓜、香瓜、黄瓜等。

运动养生

从中医上讲,立秋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此时的养生应注意以“养收”为主要原则,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损耗,可以选择一些轻松平缓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快走、瑜伽等,保持适时有度、循序渐进地进行。

警惕疾病

立秋后夏暑未散,秋凉已至,尤其夜间温差过大冷暖交替,容易诱发感冒、肩颈疼痛等疾病。

睡凉席、吃冷饮、吹空调等贪凉过度,防备不当都能导致寒邪入侵,处理不好寒气积滞,到了秋冬季就可能爆发,疼痛艰涩难耐。

专家提醒,早晚多通风,出门带雨具,适时多添衣,在起居方面注意保暖,谨防夜间着凉。每天多晒晒太阳有助于祛湿排寒,调理气血。

秋季,是慢性支气管炎高发期,其中有旧疾复发者,也有因着凉的新患者。此类病少则一二周,多则经月不愈。有旧疾者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暖防寒,少食辛辣食物,最好阶段性戒烟,以防复发。

秋季,冷暖更迭,早晚温差较大,这时哮喘病最易复发。该病是一种过敏性疾病,有此病史的人对湿度、气候变化比较敏感,且适应能力较弱,所以容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

秋季又是草枯叶落时节,空气中过敏物质增加。因此,有哮喘病史的人要尽量减少与致敏因素接触,如果有已知过敏原的,应注意避免接触,防止发作。

秋季气温下降,人体受冷刺激后,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甲状腺素、肾上腺皮激素等分泌增多,对原有胃溃疡等胃部疾患者大为不利。

另外,秋季由于阳气弱阴气长,肠胃的抵抗能力下降,病菌易乘虚而入,损伤脾胃,导致肠胃疾病,所以,有胃病的人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多参加一些锻炼活动,以改善肠胃道的血液循环,增强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吃东西要定量、定时,少吃冷饮和瓜果,避免过热、过硬、过辣,以防加重胃疾。

立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还是湿热天气,容易导致脾胃虚弱,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调理脾胃应该侧重于清热、利湿、健脾,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湿热天气容易导致食品、衣物霉变,进而产生胃肠疾病和皮肤过敏的隐患。

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康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芡实、山药等。

关注龙垚,关注健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立秋养生——生津润肺,祛湿健脾 https://klqsh.com/news/view/290563

相关内容

立秋养生——生津润肺,祛湿健脾
立秋养生:秋季饮食五大建议
注重肺部养生,是祛病延年之关键,秋季养肺正当时
立秋少吃2瓜多吃3白!中医揭秘入秋养生秘诀,增强免疫润肺养胃
芒种时节多湿热 健脾祛湿清心火
【健康】滋阴润燥、健脾益气……秋日食补怎么吃,“宁宁”都整理好啦!
立秋养生指南:健康渡过季节变换
入秋三分虚|入秋艾灸养生要点,健康不踩坑
梅雨季节中医养生攻略:祛湿护脾,轻松应对湿热天气
秋季养生指南请收好!医生建议:润燥养肺 作息有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