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郭沫若同写“荣宝斋”,两位书法家对比,谁的字更胜一筹?
玩字谜游戏:和朋友比赛,看谁能最快猜出对方写的谜语。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轻松幽默的生活方式# #幽默生活方式分享#
启功、郭沫若、欧阳中石是当代书法界题字最多的三位书家,几乎随处可见他们的墨宝。相比于前两位,欧阳中石的影响力和地位略逊一筹,所以,学界常常会把启功、郭沫若的题字拿来相比,讨论谁的字更胜一筹。
一般而言,名家题字是不重复的,比如郭沫若写过“故宫博物院”“中国银行”后,启功就不再题了。不过,有一个例外便是“荣宝斋”,这是唯一一家既请启功题匾,又请郭沫若题字的企业,两个人写的也都是“荣宝斋”三个字。
那么,这两位大书法家相比,谁的“荣宝斋”写得更好呢?启功在书写时,用的是纯正的“启功体”。这一字体取法于柳公权、董其昌、成亲王等名家,以笔画灵巧清健,结字紧凑纵长著称,有网友称其为“毛笔书法中的‘硬笔字’”。
“荣宝斋”三个字整体呈现的上重下轻、上粗下细的姿态,比如“荣”字,明显感受到点画粗重、左重右轻,下半部则显得内敛含蓄得多,“宝”“斋”儿子也是如此。这样的处理虽然使得每个字都有动势和视觉张力,但给人以欠稳的感觉。
再来看郭沫若的“荣宝斋”。郭沫若在取法方面比启功广,更受碑学影响,他从甲骨文、汉碑、魏碑中汲取笔画的“金石气”,又学李邕、苏轼、何绍基等人结字的舒展开张,因此作品的整体感觉就是刚柔并济、碑帖交融。
郭沫若的“荣宝斋”与启功形成对比,启功是“上重下轻”,而郭沫若则是“上轻下重”。“荣”字上半部紧凑内敛,以收为主,下半部则是开张舒展,形成上紧下松、上轻下重的姿态,但相比启功的字,这种处理使得重心更加稳健。
“宝”字上部重、下部轻,“贝”字部分通过最后一个点画立住,不会有失衡的弊病。“斋”字就能看出苏轼结字的典型特征了,宽扁为主,中宫舒朗,欹侧倾斜,险而不倒。总得来说,郭沫若的字题写匾额比启功更为合适,这是两位大师书法风格不一导致的。
启功受帖学影响较大,他自述“初学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竞体芳。”赵孟頫、董其昌、欧阳询、柳公权是清代以来很多文人书法家常见的学书路径,成亲王、梁诗正、梁同书等均是如此。他的“启功体”以秀美灵巧著称,用来写大字难免会不适应。
而郭沫若没有被妍美书风和帖学限制,且多有写匾额、题大字的经验,写起来比启功得心应手,除了“荣宝斋”“故宫博物院”,像“山东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岳阳楼”“陶然亭”,也都体现他驾驭大字的水平。
您认为启功和郭沫若,谁写的“荣宝斋”更好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网址:启功、郭沫若同写“荣宝斋”,两位书法家对比,谁的字更胜一筹? https://klqsh.com/news/view/43363
相关内容
郭沫若的题字,为什么一直有争议?启功:去街上看看中国银行郭沫若4字骂鲁迅,鲁迅妙回5字,世人称这便是郭沫若的一生
文学泰斗郭沫若,活了86岁,临终前说了五个字,字字戳心
郭沫若4字骂鲁迅,鲁迅加一字机智骂回,众人笑道:这便是郭沫若
郭沫若4字骂鲁迅,鲁迅加1字机智回骂,世人笑称,这便是郭沫若
晚年郭沫若,不该嘲笑而是同情!临终前一句话,真正回归书生本色
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启功
原创当郭靖碰上杨过谁更厉害?答案是郭靖更胜一筹,从这一细节可看出
“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鲁迅真的说过这句话吗?
抛开郭沫若身上争议,他取得的成就有多高?鲁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