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日记是人类与内在自我保持联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不过,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潘尼贝克研究发现,写日记的人并不比不写日记的人更有自我意识,他们虽然也会做自我反省,但明显却缺乏洞察力,另外,写日记还会让一些人更加焦虑,深陷在苦恼中无法自拔。这其实是由于不正确的日记方式导致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三个主要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目的性太强
还在学校的我们被老师要求写日记,于是我们交付的就是一篇篇的口水文流水账,而一旦有了自由,大多数人会弃之若蔽履,记日记就变成了少数人的乐趣。这就是目的性太强导致我们本能的排斥。
写日记也许能够解决你的问题,也许是适合你和自己沟通的最好方式,也许什么都不是。所以不要指望通过十年如一日的记日记变成文学大师,非专业的写日记和专业的写作训练,两者毫无可比性。能够持续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且的确对人们有益的行为。所以,写日记前尽量降低期望,不要赋予太多使命,尽量用轻松的方式来进行。写完日记的感受,就应该和我们花了半小时磕了一袋子瓜子、喝了一瓶可乐一样轻松愉快。
第二个误区,是以为文字越积极越好
人们可能顺理成章地以为,日记中记录积极的事件越多,内心就越充满阳光,心理收益就越大。但其实是错误的。日记的目的是忠于自己,而不是让自己变成如何高尚,所以日记中该怎样就怎样,只敢面对积极而逃避消极的事情,本身就背离了日记的目的。有谁还会害怕自己给自己说心里话呢?如果你连自己都不肯面对,那你还能相信谁?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对快乐做太多的叙述和研究。比如深入思考和男友、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其实,幸福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所以永远不要对它们进行理性的分析。过于仔细地审视那些happy hour,会让你觉得快乐索然无味。更何况很多事情经不起推敲,没准越想就越悲观。
所以,通过写日记获得自我意识,要牢记第二点:探索消极时刻,不深究幸福时光。
第三个误区,是以为记日记就是宣泄情感
不可否认的是,情感宣泄是记日记的基本功能,这并没有问题。但如果所有日记都是肆无忌惮地挥洒负面情绪,就要留意了。虽然心情一时爽了,但长久看这种淤积的情绪势必会在现实中寻找到突破口。届时你可能会对那个讨厌的人或事情做出让你感到惊诧的行为。正确的姿势应该是,既表达情绪,又记录事实。日记有一个神奇的功能,就是能够用第三者的身份来俯视众生,包括你自己。所以,当你连自己的情绪和当时的事实一起冷静地记录下来,你的自我意识就已经在升华,很多问题就会在无意识中解决。
总之,记日记看起来微不足道,方法对了就能让我们的头脑清醒,时刻保持自我意识。尤其是当人们遭遇重大的考验、经历巨大的挫折,希望从人生的谷底一点点爬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记日记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的心理能量,让我们的内心一点点恢复强大!
“谈心说理”一个靠谱的心理号,分享超准心理测试、实用的心理学常识,助你更多的了解自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