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不够自律,而是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律

发布时间:2025-07-28 20:16

自律不是束缚,而是自我提升的工具 #生活技巧# #自我提升技巧# #自律能力训练#

你自律吗?

我一直觉得自己不够自律,有朋友每天五点起床,我做不到;有人每天都在写感恩日记,我也做不到;还有人每天都坚持跑步,我还是做不到,经常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看着那些如机器一样严格自律的人,我只有羡慕的份,这种感觉也让我时常倍感沮丧,深感痛苦。

真的是我们不自律?最近读了一本书,却让我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这就是《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其作者M·斯科特·派克,被称为当今最杰出的心理医生。他说“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

作者通过多年对各种心理患者的咨询,发现了人人都不愿承认的真相:几乎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如此颠覆三观的一本书,自出版以来,在美国《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霸榜近20年。可见其影响之大,引起共鸣。

人人都有心理问题,是因为心智不够成熟,是不懂如何自律。而真正的自律是一套有机的、系统的成长方式。

书中写道“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派克说: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它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我才知道,并不是我们不够自律,而是对自律的理解有失偏颇。自律的确是主动选择痛苦的过程,但它更是源于爱,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

1、爱自己,延迟满足

总有人说上班如上坟,辛苦又痛苦,你有没有算过一天的工作量有多少?

一位财务专家去找派克就诊,因为她无法解决拖延问题,导致一天都处于痛苦之中。派克问她:吃蛋糕时喜欢先吃奶油还是先吃蛋糕?她回答:当然是奶油。

先吃了好吃的奶油,后面的蛋糕都变得不再美味。工作也一样,享受了逃避问题、拖延工作的轻松,就要面对未完成工作的痛苦。

其实,这位咨询者真正重要的工作一小时间就可以完成,却因为不想面对这一小时的痛苦,而让其余的七小时都来陪葬。一天都没做痛苦的事,却一天都在痛苦之中。这就是拖延的结果。

近年来,我一直保持着日更读书笔记的习惯,却往往都是在晚上12点左右才完成,也是典型的拖延症患者。其实真正的读写时间也只有两小时左右,却总是无法安静不下来、马上完成,让一天都处于焦虑之中。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会问题”真的爱自己,就会用短时的痛苦去换取更长的快乐。推迟一会满足感,让更多的时间处于幸福之中,这就是自律的意义,更是爱自己的方式。

2、承担责任,享受自由

我想去跑步,可是天气太热了。我想读会书,可是我朋友要找我聊天……

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下了很多决心,却因为各种借口导致无法完成。是真的这样吗?,就像书中说的,把“我想……”换成“我要……”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找借口,会怎么样呢?

天气很热,我要晚上或者早一点起床去跑步;朋友找我聊天,我跟他约好下午三点见,现在我要先读一会书。一切都变了。

主动承担了责任,自由随之而来。

《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永浩在10年的时间里,每天准时发送一条“罗胖60秒”语音,从未间断。作为一个企业家,他的事情比绝大多数人更多,时间更宝贵。然而,这是他“要”做的事情,他让所有的条件都要为之服务。

白天没时间,他会晚上搜集素材;工作应酬多,他要在工作之余满脑子构思主题。什么都影响不了他,他有完全的自由去做要做的事。

10年时间,他兑现了当初的承诺,一天不落,圆满完成,语音内容超过100万字。

看似短短60秒,却是自律的典范。当你承担起了责任,就拥有了选择的自由。

自由是什么?书中说:“作为成年人,他们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受这个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自由就是能够做自己选择的、要做的事。

因为选择了承担,所以得到自由,这就是自律。

3、自律不是重复,是变好

有人说,自律就是坚持到底、始终如一。其实,它可能是逃避困难的体现,是用行为上的自律掩盖了思维上的不自律。就像有人说的,有的人把每一天过成崭新的一天,有的人把一天重复了365遍。

总是按照过去的经验做一件事情,一成不变,这不是自律。就像每天都在同一条路上跑步,突然有一天,这条原本平坦宽敞的道路却被挖得坑坑洼洼,久久不变。是让自己动动脑筋,重新寻找一条更为合适的路?还是坚持“自律”,继续跑这条路?

如果是后者,那已经偏离了自律的本意。自律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不计毫无改变的持续。简单的重复,是不想面对更新认知的痛苦。派克说“逃避痛苦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

自律不是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重复,不是为了打卡而打卡,为了完成而完成。这是对自律最大的误解。

杨澜曾经说一段话,我特别认同。她说:“万无一失意味着止步不前,那才是最大的危险。为了避险,才去冒险,避平庸无奇的险,值得。”

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妈妈跟十几岁的儿子走在一起,她一直要拉儿子的手,却被本能地甩开,遭到一脸嫌弃。评论区里有人说,孩子长大了就跟父母不亲了,都是白眼狼。有人说,孩子大了不再是小宝宝,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尊重孩子。

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反映出一个问题。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认知还停留在小宝宝的时期,觉得他们需要照顾,需要宠溺,没有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更新。忘记了长大后却需要尊重、自主、自由。

派克说:“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才能了解人生的地形、地貌和沟壑,指引自己的道路。”

青春期孩子与家长的矛盾,看似是孩子的叛逆,其实是因为孩子的成长速度,远远超出了大人内心地图更新的速度,导致我们限制了孩子的发展,产生碰撞。叛逆,其实是对家长认知的突破。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出相应的改变,更新认知地图,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也是自律。

自律源于爱,也让我们学会爱他人、爱自己。

4、自律不是执着,是平衡

延迟满足、承担责任、面对现实,是自律的有效方式,但却不是无限制地执行,它需要保持平衡。

正如派克所讲:自律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要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你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

延迟满足,不是让人不能满意,而是拥有更确定、持久地满足;承担责任,也不要对自己PUA,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问题。

无法做到平衡,才是人人都有心理问题的原因。他说“每个人的心理都会有一些问题,要么是过分承担责任,要么又都把责任抛给他人:神经官能症患者把责任揽给自己,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人格失调症患者却责怪别人。”

朋友的儿子最近刚进入大学,最美好的时光刚刚开始,他却感觉比高三冲刺还要辛苦。

在学校里,他总是照顾别人的情绪、班级的责任,只要与他沾边的,他都选择承担起来,不够完美,他都认为是自己的问题,压力巨大。

《被讨厌的勇气》中说过,“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而活着,这或许能够成为一种人生路标,但却是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全面的自律,是一种平衡。决不逃避痛苦,也不过分苛责。它不是一味的痛苦与付出,而是既让自己承受痛苦,又能带来成长与收益。

写在最后:

有人说,自律的人对自己是真狠。恰恰相反,自律是因为爱自己,也是爱自己、爱他人的具体行动。

它不是简单的坚持,而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方式。

正如书中所说: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因为爱自己,所以才会主动解决痛苦的问题,让满足延迟换取更多的幸福;因为爱自己,才会把责任承担起来,给自己掌控感,获得自由;因为爱自己,才会不断学习,更新认知,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不是不够自律,只是不懂什么是真正的自律。

不用羡慕别人每天做了什么,那些让自己持续成长,持续变好的行为,都是自律。也不用执着于某种形式,搞清楚最终的目的,就能判断你是否自律。

网址:你不是不够自律,而是不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自律 https://klqsh.com/news/view/89908

相关内容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律?成年人的顶级自律,是坚持做好这4件事
自律:什么是自律以及如何建立自律
什么是自律,生活中如何做到自律?
书单|不够自律怎么办?这三本书是你的救星
《自律修炼手册》:一本不只是讲自律的书
真正的自律,是从做好这五件事开始
坚持不下去就放弃?这才是让你真正自律的真相!
不够自律?这6本书帮你自律起来
最难的自律,是不断突破自己
《打开心智》自律是什么?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