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西游记》的音乐风波
《西游记》儿童版——孙悟空的成长故事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亲子阅读推荐#
1986年6 月剧组到安徽九华山去拍《误入小雷音》。
那天,正在寺院里拍摄唐僧进庙的场面时,忽然来了两个不速之客:西游记的音乐编辑王文华和作曲家许镜清。杨洁对他们的突然到来很意外也挺高兴,但他们神情紧张严肃,他们给杨洁带来一个非常不愉快的消息 据说十一集播出后,北京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主要针对《西游记》的音乐提出了意见,这篇文章以后工人日报也登了。正好台里有人对西游记播出的十一集中的音乐和歌曲也不满意,于是王枫台长召开了一些专家作曲家的会议,会上提出了一些很严重的意见。王枫让汇总了,专程送来给杨洁看! 许镜清情绪低落,告诉杨洁:看样子他是干不成了,可能该卷铺盖滚蛋了,没想到这次合作刚起步就夭折,他很失落!这次来是因为感谢杨洁与他合作并且临别前来告别的。
专家们的意见内容大致是:曲子太“洋”,一开始那“啾啾——”电子鼓的声音就不行;不够民族化!这种东西用来描述我国古典名著,是不合适的!大量使用电声乐器有损四大名著的形象!……音乐没有时代感,应当向《四世同堂》、《诸葛亮》学习;……《敢问路在何方》歌也不行,通俗唱法太软,太抒情,要换掉!……这个作曲的不行,要换人!…… 杨洁看了这些意见,没法接受!按说,台长转来的意见,不能不考虑,但是,作为一个导演,如果没有自己的主见,就无法完成当初交给杨洁的任务!杨洁应该对节目的艺术质量负责,不能人云亦云,哪怕是台长、专家。
对于《西游记》的音乐、歌曲问题,杨洁是很重视的,如何把握《西游记》的音乐创作是一个难题。虽然杨洁不是从事音乐的人,但她有感觉。杨洁要的是符合《西游记》特点的音乐,活泼、多样、欢快,又有一种奋进精神的音乐,不受任何拘束,只要符合剧情内容的就行。尤其是主题歌,一定要具有这些特点,还要让人们能够传唱开去!当然配乐部分要根据剧情的感情来写。
《西游记》里有欢快的、滑稽的部分,也有深沉的、悲伤的各种感情,需要音乐来烘托,音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经由王文华的介绍,杨洁听了好几位作曲家所写的主题歌,他们都是作曲界的专家名流(为了让作曲家体验生活,杨洁还请过一位和剧组一起上了青城山!)。两首已经录了音,一首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另一曲的名字杨洁忘了,只记得两句歌词:“云荡荡,海茫茫,石破天惊美猴王……”,其中两首还登载过,播出过。还有一首叫《漫漫西游路》,但杨洁都不满意!觉得它们都太四平八稳,有的还有昆曲味道,歌词也一样,有些老气横秋。杨洁要求王文华继续寻找! 就在拍完《计收猪八戒》后,在和王文华谈起主题歌和作曲的要求时,王文华给杨洁试听了一小段音乐:“听听这个怎么样?”这个曲子只有一分多钟,但杨洁顿时留意了:“这是谁作的?就是这个味道!就要这个味道!”(这段曲子用在水帘洞里的群猴欢宴中,杨洁给它取个名字叫《欢乐的花果山》)这个作曲家是许镜清。他是《西游记》所接触的第七位作曲者。当时王文华告诉杨洁:“这位作曲家,现在不是很有名……”杨洁说:“不管名不名的,写的曲子符合我的要求就行!”当时杨洁还不放心,请许镜清再写一首主题歌。主题歌完成了,王文华录完音让杨洁听:这就是《敢问路在何方》。歌词是阎肃写的,不愧是老词作家,那短短的歌词,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既歌颂了孙悟空降妖伏魔的勇敢气概,也刻画了师徒四人艰苦卓绝的进取精神……曲子也相得益彰。杨洁尤其喜欢那“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多么大的气势,多么无畏的力量!优美的旋律中还含有一些辛酸和慨叹!杨洁当时就告诉王文华:“以后就用这个主题歌了!”这支歌也是剧组生活的写照,以后它伴随着剧组,继续转战南北,一年年地艰苦跋涉,一步步地奋勇直前!
再三思考之后,杨洁给王枫台长回了一封长信,信中详细表明了杨洁的看法,记得写的内容大致是这样: 关于配乐“洋”的问题;电声乐器不能用的问题;“民族化”的问题;“时代感”的问题……我认为这不是“土”“洋”的问题!《西游记》是个神话剧。它不受任何朝代和地域的限制;剧里有天上的玉皇,地下的阎王,海里的龙王,他们都是哪个时代的?唐僧取经经过十万八千里,到过许多国家,历尽苦难,更不说那天上地下充满奇幻色彩的神仙世界,算是哪个地域的……要求《西游记》具有和《四世同堂》、《诸葛亮》一样的时代感,地域感,那不是对神话的无知吗?
《西游记》的世界无比绚丽,我们的想象力表现力也应该无穷丰富,如果只用中国的笙、箫、管、笛,那不是太单调了吗?我认为现有的表现手段还远远不够,电声乐器为什么不可以用,那“啾啾……”的声音表现孙悟空上天入地的声音不是很好吗?二郎神唆使哮天犬追逐孙悟空的那段戏配的乐就有摇滚的味道,不是很合适吗?难道我们的想象力不如古人丰富大胆吗?我觉得只要用得合适,什么都可以使用,我们不要墨守成规,把自己的手脚捆住!至于主题歌,我认为到目前为止听到过的几个主题歌中,《敢问路在何方》是最好的一首。如果觉得通俗唱法不好,我们可以换一换演唱方法。如果有更好的歌,当然可以换,但我没有看到。
至于换作曲,我认为不能!因为许镜清的曲子不是死气沉沉,而是活泼大胆,敢于出新的,尽管现在他不是太有名,那也没有关系,我要的不是他的名,而是他的曲和歌!…… 最后杨洁又强调了一点:我是《西游记》的导演,对全剧的艺术负责,领导起用我,是相信我能拍好这部戏!现在既然由我负责,就请不要干预。如果不满意,等全剧拍完后,你全部换掉我也不管了……
这封信大致就是这样的内容,杨洁因为在气头上,也没有过多考虑用词、语气等问题,就把这信托他们两位带回去了。他们交给了王枫,杨洁相信他看到以后,肯定也气坏了。猜想,他肯定在骂:“此人竟如此大胆!置我台长于不顾……!”但那时杨洁顾不上了,排斥一切干扰,保住主题歌和音乐要紧! 10月份,剧组从桂林回到北京拍摄内景戏时,一天,杨洁到台里向台领导汇报工作,王枫见了杨洁,苦笑着说:“杨洁!怎么我们提个意见都不行了?” 杨洁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回答:“你是台长,你提意见,我听还是不听?听吧,我不同意!不听吧,又惹你不高兴!不管怎么样,这个意见我还是坚持!” 他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但笑容已经消失了。
这以后,杨洁作了些调整:《敢问路在何方》原来是由张暴默唱的,她唱得很抒情,很柔美,但现在必须换成民族唱法,杨洁很喜欢蒋大为的《牡丹之歌》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就建议许镜清请了蒋大为来唱,增加了它的阳刚之气。
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时的那首《我多想是棵小草》,本来杨洁也嫌它有些软,把它改了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安排》,请了郁均剑来唱。 事后,杨洁听说台领导之间对这支主题歌也有不同意见:当时的台领导戴临风是明确表态,要用原来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老阮则主张用《敢问路在何方》。她的理由是:《西游记》的中心思想不只歌颂的是孙悟空,而且表现了师徒四人跋涉万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信念!她和杨洁的意见是一致的!
1988年的大年初一,《西游记》开始与全国观众见面了!这一热播,全国观众对主题歌的反映非常强烈,它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爱与欢迎,尤其是那两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已经成了激励人们奋勇向前的语句,被广泛引用了!
举报/反馈
网址:老版《西游记》的音乐风波 https://klqsh.com/news/view/134824
相关内容
老版《西游记》的音乐风波渣僧岁月音乐西游 唐三藏 西游记二创 西游记女儿国 神配音
音乐风波作文600字
音乐风波作文(优秀9篇)
汪苏泷与音乐界的版权风波:挑战与影响
音乐课上的风波作文450字
音乐版权风波:从《年轮》之争看行业漏洞
音乐课上的风波
音乐课上的小风波
美版《西游记》口碑两极分化 具体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