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多种农作物种植技术要点详解
春季种植常绿植物,秋季播种需耐寒作物 #生活技巧# #园艺种植技巧# #植物生长周期理解#
一、春季农作物种植技术全解析
在春季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农作物的种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春季农作物的种植技术,我们特地整理了以下全面的种植指南。无论是经验丰富的农夫,还是刚开始接触农业的新手,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用的种植技巧和要点。让我们一起探索春季农作物的种植奥秘,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一)畦面准备。确保畦面平整且土壤细碎,畦高控制在15~20厘米范围内。
(二)播种方式选择。玉米的播种方式灵活多样,包括双行单株、单行单株和单行双株等。
(三)合理密植。根据玉米品种的不同,紧凑或半紧凑型品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5004500株/亩,而平展型品种则为30003500株/亩。在双行单株种植中,大行距设定为80厘米,小行距为40厘米,株距控制在3033厘米,每穴播种2粒并留单苗。对于单行单株种植,行距设定在6065厘米,株距为2530厘米,同样每穴播种2粒留单苗。若采用单行双株种植,行距为80厘米,株距为4550厘米,每穴播种3粒并留双苗。
(四)播种深度把控。在整地时,要确保播种沟的深度一致,播种后覆盖土壤3~5厘米。
(五)田间管理关键。这一环节对于玉米的生长和最终产量至关重要。
查田补苗。在玉米出苗后,定期巡查田间情况,一旦发现缺苗、小苗或病虫苗,应立即进行补种。间苗与定苗。间苗工作宜在三叶期时进行,目的是去除弱苗,保留健壮的苗,并清除杂苗和病苗。随后,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定苗。中耕培土。玉米生长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三次中耕。首次中耕在4-5片叶时,深度控制在3-5厘米;第二次中耕在苗高约30厘米时,深度增加至7-8厘米;第三次中耕则在拔节前进行。同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以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适量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玉米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加,此时可适量追肥。一般建议亩施尿素20-25千克,钾肥5-10千克,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疏沟排水。在雨水密集的时期,要注意及时排水排涝,以防止田间积水影响玉米植株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植株倾倒。
三、大豆(黄豆)
(一)品种选择。春季种植大豆,应优先选用那些耐荫、早熟、株型紧凑、有限结荚习性且抗倒伏的高产抗病品种。例如,桂春15号、桂1603、华春8号以及桂春豆108等都是适宜的春大豆品种。
(二)整地与播种。种植前,土地需要翻犁、耙细,然后起畦,畦宽控制在2.4-2.6米之间。播种时,要注意土层深度5厘米处的温度需稳定在10℃以上,通常在2月上中旬播种最为适宜。
(三)适宜密度。种植时,株行距应设定为20-22厘米乘以30-40厘米,每穴播种3粒种子,并保留2株健壮的苗。
(四)合理施肥。在低肥力地块,每亩可施用低氮(15-15-15)平衡复合肥20-30公斤;而在中等肥力地块,则施用15-20公斤即可。施肥工作应在整地时或播种时同步完成。
(五)除草与控旺。播种后2天内,应进行芽前封闭除草,使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并可混加75%噻吩磺隆以应对阔叶草。在分枝期或初花期,根据旺长程度,可选用如10%多唑·甲哌鍮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化学控旺。
(六)病虫防治。春大豆生长中后期需密切关注锈病、霉霜病等病害以及斜纹夜蛾、大豆造桥虫等虫害的发生,及时发现并防治。
(七)收获。当大豆叶片大部分变黄脱落,90%豆荚呈现特有的成熟颜色,且摇动时开始有响声的植株达到50%以上时,即可进行人工分批收获。
四、花生
(一)品种选择。花生种植中,优选桂花系列优良品种至关重要,如油用型品种桂花36号、桂花37号,以及食品加工型、食用型和鲜食用型等多种品种。
(二)整地与起畦。花生种植前,需对土地进行深翻至30厘米,随后碎土、耙细,并按照2-3米的畦宽、25厘米的畦沟宽和17-20厘米的畦高来起畦。
(三)基肥施用。为确保花生健康生长,每亩应施用2000-3000千克的人畜粪,并加入12.5-15千克的过磷酸钙作为底肥。
(四)合理密植。种植时,株行距应控制在21-26厘米乘以26厘米,每亩播8000-10000穴,每穴播2粒种子,并确保播种深度在3-7厘米之间。每亩所需种子量为8-10千克。
(五)田间管理。这一环节同样重要,需要密切关注花生的生长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
补苗。在花生播种后的10-15天内,应密切关注出苗情况,一旦发现缺苗,需及时补种,以确保全苗生长。中耕与除草。中耕除草是花生生长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措施,通常需要进行三次。第一次中耕应在出苗后进行,浅锄3.5厘米并彻底清除杂草;第二次中耕在第一次后的8-10天进行,深度约为7厘米,以促进根系生长;第三次中耕则在封行前进行,结合浅锄进行培土和清沟工作。适时追肥。为满足花生生长的营养需求,应适时进行追肥。第一次追肥在第一次中耕时进行,每亩施用150千克草木灰;第二次追肥则在花生长至4-5片真叶时进行,每亩施用2.5-4千克尿素。调控措施。为防止植株过旺,可以在叶面喷施多效唑进行控旺;而在成熟期,则可以通过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来提高产量。病虫害防治。花生生长过程中可能面临叶斑病、地老虎等病虫害的威胁,因此需要定期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采收。当花生上部叶片呈金黄色、荚果壳硬化且网络清晰时,表示花生已经成熟,此时应及时进行采收工作。
五、南瓜
(一)栽培季节
春南瓜的播种期通常在2月至3月间,而采收期则集中在6月至8月。
(二)整地与播种
南瓜的根系非常发达,因此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深耕是必要的。在播种前,每亩土地应施入1000至2000千克的有机肥。南瓜既可以直接播种,也可以先育苗后移栽。在田间种植时,应保持株距0.4至0.5米,行距1.3至1.5米,这样每亩所需的种子量为0.3至0.4千克。
(三)田间管理
接下来,我们谈谈南瓜的田间管理。
在南瓜的生长过程中,合理的追肥是必不可少的。追肥的原则是在生长前期勤施薄施,以确保幼苗的健康生长,而在结果期则应重施,以支持南瓜的丰产。同时,氮、磷、钾肥的配合使用也是关键,特别是在苗期,以氮肥为主,但需注意控制用量,避免过多。此外,保持适时的浇水也是南瓜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2. 中耕除草
在南瓜生长的过程中,中耕除草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通常,在定苗或定植后的5-7天内,应进行首次中耕除草,以确保幼苗的生长环境良好。之后,在南瓜蔓长达到1米以及叶片铺满地面之前,还需各进行一次中耕除草,以控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对南瓜营养的竞争。
南瓜的整枝、摘心及压蔓是调节植株生长、促进果实发育的重要措施。整枝方式可分为单蔓整枝和多蔓整枝两种。单蔓整枝法主要是摘除所有侧枝,仅保留主蔓结果,每株保留2-3个主蔓,并在最后一个瓜的顶端留5-6叶进行摘心。多蔓整枝法则是在主蔓长到5-7叶时进行摘心,保留2-4条侧蔓,每条侧蔓结瓜1-2个,之后同样在侧蔓上留5-6叶进行摘心。此外,压蔓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通常从第7-9节开始,每隔5节压1次,共压3-4次,以固定植株并促进其生长。但需注意,以收蔓为目的的南瓜种植,可能不进行整枝、摘心和压蔓等操作。
4. 人工授粉
在多雨的季节里,进行人工授粉可以显著提高南瓜的坐果率,进而增加产量。
(四) 采收
对于早熟的南瓜品种,当谢花后经过15-20天的生长,就可以收获嫩瓜。而中晚熟的南瓜品种,则更适合采收老熟的南瓜,这些南瓜一般在谢花后需要60-90天的成熟期才能进行采收。
六、空心菜
空心菜既可旱地栽培,也可水田栽培,本文将主要介绍旱地栽培的方法。
(一) 整地与施基肥。在整地时,结合施入腐熟的基肥,将土地整平并细耙,然后做出宽1.2至1.6米的高畦。
(二) 播种与育苗。空心菜通常采用种子繁殖,既可以直接播种,也可以先育苗后移栽。播种时,一般采用条播或点播的方式,保持行距在30至35厘米,点播时穴距为15至20厘米。每亩用种量为10至15千克,这样可定植大田0.67至1公顷。
(三) 定植。对于育苗移栽的空心菜,当苗高达到15至18厘米且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进行定植。定植的株行距为15至20厘米乘以30至35厘米,每个穴位中可以栽种2至3株苗。另外,也可以采用扦插的方式进行定植,选取顶梢长15至20厘米且具有6至7节的茎蔓作为插条,斜插入土中4至5节,深度约6至7厘米,然后压实表土并早晚淋水,通常3至4天即可成活。
(四) 田间管理。在直播出苗或定植成活后,需要结合中耕除草工作来施肥。每亩可以施用腐熟的人畜粪尿1500至2000千克。之后,每隔3至5天就需要追施一次2至3%的尿素水溶液。每次采收后,也应及时追肥,以确保作物的生长需求得到满足。
(五) 采收。对于直播苗,在播种后的1.5至2个月;对于定植苗,在定植后的一个月左右,当茎蔓长度达到35厘米左右时,就可以进行采收了。
七、其他蔬菜的种植
小白菜、菜心、生菜、菠菜等蔬菜,既适合育苗移栽,也适合直接播种。直接播种的方式生长期短,收获迅速,经济效益显著。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这种种植技术。
(一) 品种挑选。春季种植时,需谨慎选择蔬菜品种。例如,对于小白菜,应挑选那些不易抽苔或抽苔较晚的品种;而菜心则适宜选择晚熟品种进行种植。
(二) 播种方法。通常采用撒播或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具体而言,小白菜的播种量为每亩0.75至1千克,菜心为0.4至0.5千克,而菠菜的播种量则为5至7.5千克。
(三) 田间管理。这是保证蔬菜健康生长、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在直播出苗或定植成活后,应结合中耕除草工作进行适当的施肥。同时,还需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确保蔬菜的正常生长需求得到满足。
间苗与除草。在蔬菜出苗后的5至7天内,进行首次间苗,保持株距在3至4厘米之间。在最后一次间苗后,确保株距达到6至7厘米,并随时注意除草工作。淋水与施肥。在蔬菜苗出齐之后,应勤浇小水,保持土壤湿润。当植株逐渐盖满地面时,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施肥,以补充植株生长所需的营养。在蔬菜苗出齐之后,应每隔1-2天亩施尿素5-10千克,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同时,要注意勤浇水,确保土壤湿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对于长苔菜心,除了施足基肥外,还需要进行三次追肥。第一次在定苗后进行,亩施尿素5-10千克;第二次在大部份植株出现花蕾开始抽苔时,亩施尿素10千克;第三次在采收大部份主苔时,亩施尿素10-15千克。这样能够满足长苔菜心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此外,还要注意采收时机。对于一般的菜秧,长至20-30天左右即可采收;而对于长苔菜心,则应在“齐口花”时进行采收,以确保蔬菜的品质和产量。
举报/反馈
网址:春季多种农作物种植技术要点详解 https://klqsh.com/news/view/138642
相关内容
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关键要点详解农作物种植与农业技术革新详解
春季农作物种植全攻略,从玉米到南瓜的种植技巧
28种农作物栽培要点及立体种植模式图解
农作物的种植科普,农作物种植时间表及收成表
春季蔬菜种植全攻略:从玉米到空心菜的技术详解
农作物种植技术全面指南
农资科普:多种常见农作物的种植要点与时间建议
农业作物种植技术手册.doc
农业种植技术手册(详细指南).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