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10句落笔封神的佳句,潇洒神奇,出尘绝俗,俯视六合!
苏轼的《赤壁赋》展现了他豪放洒脱的文风。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文学#
《前赤壁赋》原文见文章底部备注(疑难生僻字已注拼音)
《前赤壁赋》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是苏轼在政治失意、思想苦闷之际,通过游历赤壁,对人生、宇宙进行深刻思考后创作的一篇经典之作。该赋不仅反映了苏轼当时的内心世界,也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老庄思想的认同。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写作背景:
苏轼自幼聪颖好学,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殿试,赐进士及第。嘉祐六年(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佥书凤翔府判官。宋神宗时,曾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虽然最终免于一死,但政治生涯受到了严重打击。元丰五年(1082年),他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生活窘迫,失去了自由。
在黄州期间,苏轼的心情苦闷,但并未沉沦。他寄情于诗酒,放浪山水之间,曾在赤壁泛舟两次,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生的无常,于是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尽管知道这一点,但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散文赏析:
《前赤壁赋》细腻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于月夜中泛舟赤壁的所见所感,全文以作者的主观情感为脉络,通过主客间的问答互动,深刻反映了作者从月夜泛舟的悠然自得,到怀古伤今的哀愁,再到最终精神层面的超脱与达观的心路历程。该赋不仅展现了作者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苦闷,还体现了其不懈追求自我解脱的深刻思考。全文结构严谨,语言华美,哲理深邃,引人入胜。
开篇即点明了游赏的具体时间、地点及参与人物,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随后,文中生动刻画了月夜泛舟赤壁的绝美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随着情节推进,高潮部分出现了客人吹奏洞箫的场景,那呜呜的箫声充满了人生的悲叹与无奈,将氛围推向了深沉。此时,苏轼以深邃的哲学视角,提出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独到见解,为客人及读者提供了心灵的慰藉。
文章具体分为五段,各有侧重:第一段,详细描绘了夜游赤壁的静谧场景;第二段,展现了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与客人悲凉箫声的鲜明对比;第三段,通过客人的回答,揭示了消极的人生观与虚无主义思想;第四段,苏轼则以宽广的胸怀,针对客人的悲观情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试图宽慰对方;第五段,则以客人情绪的转变与宁静和谐的画面作为全文的收尾,寓意深远。
从更深层次看,文章通过三层结构展现了作者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先是沉浸于月夜泛舟的绝美景色,享受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快乐;继而因怀古伤今,感叹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陷入现实的苦闷之中;最终,通过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人类与万物同样永恒存在的观点,展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篇文章在写景、抒情与说理之间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令人回味无穷。
散文名句:
【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译文:清风轻轻地吹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着《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此句以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月夜泛舟图。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江面之上。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则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欢聚时光,他们举杯共饮,吟诗作对,享受着这难得的月夜美景。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更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情趣。
【2】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此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月亮升起的美丽景象,富有诗意与想象力。月亮从东山升起,如同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露面,而其在斗宿与牛宿之间徘徊,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更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月亮的升起与徘徊,仿佛是大自然在默默诉说着某种哲理,引人深思。
【3】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澈的水光与天际相接。任凭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江面。
此句以极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月夜江上的壮阔景象。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营造出一种广阔无垠、水天一色的意境,令人心胸豁然开朗。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则形象地展现了小舟在江面上自由飘荡的情景,如同人在宇宙中遨游,既表现了自然的浩渺,又体现了人的渺小与自由。这种描写不仅富有诗意,更引人深思,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人生的无限可能。
【4】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浩浩淼淼(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此句以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乘舟江上的奇妙感受。浩浩荡荡、飘飘摇摇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之中,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与自由。而“冯虚御风”“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等词语的运用,更是将这种感觉推向了极致,让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灵与飘逸。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更体现了其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的人生态度。
【5】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译文: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拍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君主)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此句以精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泛舟江上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浪漫色彩。桂棹兰桨,不仅展现了船桨的华美,更寓意着高洁与雅致;击空明兮溯流光,则生动地描绘了船只在月光下逆流而上的场景,如同在追寻着某种美好的理想或境界。而“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迷茫与向往,美人既是对美好理想的象征,也体现了作者对远方的无限憧憬与渴望。
【6】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文:(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像是在哀怨,又像是在思慕,像是在哭泣,又像是在倾诉;余音悠长,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它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洞箫声的哀怨与凄美。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形象地展现了箫声的深情与感染力;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则进一步强调了箫声的悠长与缠绵。而“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描写,更是将箫声的感染力推向了极致,让人仿佛看到了蛟龙起舞、寡妇饮泣的场景,感受到了箫声中蕴含的深沉情感与力量。
【7】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渺小得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此句以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与宇宙永恒的深刻感慨。将人与蜉蝣、粟米相比,凸显了人的渺小与微不足道;而“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则进一步强调了生命与自然的悬殊对比,让人不禁感叹生命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这种描写不仅富有哲理,更引人深思,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同时也反思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8】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此句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的理想与无奈现实的碰撞。与飞仙遨游、抱明月长终,表达了作者对自由与永恒的美好追求,充满了浪漫与幻想。然而,“知不可乎骤得”一句,又将作者拉回现实,让他意识到这些美好终究难以实现。于是,他只能将憾恨寄托于悲凉的秋风中,以箫音抒发内心的无奈与哀愁。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引人深思。
【9】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译文: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此句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时间与万物变化的深刻洞察。他认识到,尽管时间流逝、万物变化,但从某种角度看,它们又是永恒不变的。这种对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让人对生命与宇宙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作者也以此劝慰人们,不必过于羡慕或留恋某些事物,因为从某种角度看,它们都是永恒且平等的。
【10】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译文: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了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此句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珍视。他认识到,清风明月这些自然之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它们既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人类共同的财富。这种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不仅体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也启示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共处。
备注原文:
赤壁赋
苏轼〔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 )妇。
苏子愀(qiǎo )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 )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 )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piān )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fú)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作者声明:作品含AI生成内容
举报/反馈
网址:《赤壁赋》10句落笔封神的佳句,潇洒神奇,出尘绝俗,俯视六合! https://klqsh.com/news/view/147325
相关内容
赤壁三叠浪:苏东坡的三重生命觉醒!生活潇洒快活的句子(精选64句)
台北故宫展出《赤壁赋》原稿,苏轼亲笔所写,原来我们都背错了!
苏轼《赤壁赋》原文翻译和赏析
千古名篇:苏轼《赤壁赋》原文赏析,笑看人生风雨
国风绘本《赤壁赋》,开启苏轼对人生的哲学感悟
《长安的荔枝》:平淡却封神的15句话,道尽人间烟火与命运沉浮
大观学止 | 掐丝珐琅里的“赤壁夜游”
丽水缙云,邂逅金庸笔下神秘奇幻的仙侠世界~
《哪吒2》:30句经典台词,句句封神,直戳人心!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