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篇:苏轼《赤壁赋》原文赏析,笑看人生风雨

发布时间:2025-08-13 09:52

苏轼的《赤壁赋》展现了他豪放洒脱的文风。 #生活知识# #生活智慧# #文学#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他不仅在诗文创作上才华横溢,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和书法家,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赋等多种文体,其中尤以散文和诗歌最为人称道。他的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常常融入了自己的人生哲理和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二、创作背景

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今湖北黄冈)。这一事件对苏轼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从政治舞台的中心跌落到了人生的低谷。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苏轼展现出了他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并未被困境击垮,反而将生活的苦难化作创作的动力,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赤壁赋》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赤壁赋》记叙了苏轼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这篇赋文不仅是对赤壁美景的描绘,更是苏轼在困境中寻求精神解脱、表达人生观的载体。在游赏的过程中,苏轼借古讽今,通过对三国历史的追叙与联想,表达了对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他也通过主客之间的问答,阐述了自己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三、全文赏析

1.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 赏析:

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充满哲理与情感交织的散文,以其深邃的思想、优美的文笔和动人的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全文通过对赤壁夜游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寻求精神解脱、追求人生真谛的心路历程。

首先,苏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赤壁之夜的宁静与壮美。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光皎洁,白露横江,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为全文奠定了优美的基调,也暗示了苏轼内心的平静与豁达。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轼与客人们泛舟游于赤壁之下,饮酒作乐,扣舷而歌,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飘然欲仙的境界。

然而,随着洞箫声的响起,文章的情感氛围发生了转折。客人的洞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哀愁。这种哀愁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也是对世事沧桑的无奈。苏轼在听到洞箫声后,愀然变色,正襟危坐,向客人询问其缘由。客人以曹操的诗歌为引子,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悲哀。

面对客人的感慨,苏轼则以一番关于水与月的哲理之谈作为回应。他认为,水虽然流逝,但并未真正消失;月虽然有盈有亏,但总体上并未增减。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万物都在瞬息万变;但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与我都是永恒存在的。因此,我们无需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也无需为生命的短暂而悲哀。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清风明月,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最后,文章以客人的喜悦和笑声结束,展现了一种和谐、愉悦的氛围。苏轼与客人们在经历了情感的起伏与哲理的探讨后,最终达到了心灵的共鸣与精神的升华。他们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象征着他们在精神世界中找到了归宿和安宁。

四、现实启示

《赤壁赋》所表达的人生观,可以概括为乐观豁达、珍爱生命、敬畏自然、追求精神解脱。苏轼在困境中并未沉沦,反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超越。他珍爱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以欣赏自然、感悟历史的方式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他也敬畏自然、尊重生命,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这种人生观既体现了苏轼个人的精神风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面对困境、追求幸福生活的积极态度。

举报/反馈

网址:千古名篇:苏轼《赤壁赋》原文赏析,笑看人生风雨 https://klqsh.com/news/view/147324

相关内容

苏轼《赤壁赋》原文翻译和赏析
国风绘本《赤壁赋》,开启苏轼对人生的哲学感悟
赤壁三叠浪:苏东坡的三重生命觉醒!
台北故宫展出《赤壁赋》原稿,苏轼亲笔所写,原来我们都背错了!
苏轼赤壁江景与实景不符,究竟是夸张渲染,还是另有缘由?
原创诗中李杜,词称苏辛——苏轼的坎坷人生
大文豪苏轼的豁达人生:逆境生活中的乐观与坚持
看完《苏东坡》才懂得:万千烦忧,终需内求
苏轼名句 ”三星日月光,四诗风雅颂”赏析
大观学止 | 掐丝珐琅里的“赤壁夜游”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