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到底是不是毒鸡汤、阴谋论?你是否对快乐教育充满了偏见
快乐学习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生活乐趣# #教育#
提到快乐教育,总是有人叫好有人批判,乍一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即使为此争辩的不可开交也 是谁也说服不了谁。
首先,什么是快乐教育?快乐教育是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大约150年前提出来的教育理念,他提倡顺 应孩子的天性,用快乐的手段对孩子施行教育。斯宾塞用快乐教育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养子小斯宾塞在14岁 就被剑桥大学录取,当斯宾塞的快乐教育发表以后,美国相关的教育委员会很快决定对大中小学课程进行 改革,这次改革几乎完全采纳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思想,从而奠定了美国近百年来的人才优势。
快乐教育解决的不是教什么的问题,而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顺应孩子的天性,怎 样才叫顺应孩子的天性呢?很多人一定会说,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嘛,顺应孩子的天性就是让孩子自由自在 的尽情玩,想玩什么玩什么,想玩多久玩多久。这是大错特错的!
所谓的顺应孩子的天性就是根据孩子的生长水平进行符合他成长阶段的教育。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给五岁 女儿买自行车(带小轮子)的第一天她就会骑了,如果我在她三岁或者两岁身体条件还达不到时候让她学 骑自行车,那肯定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我等她到十几岁再让她学,那她就比别人晚几年才会这一技能。这 种根据孩子的身体发育程度把握教育内容相对容易些。还有一个例子是上海一家小学曾经做过一个试验, 把属于五年级的质数内容调到三年级教需要60课时,而在五年级只需要30课时。顺应天性要做的就是把不 同的知识在孩子最易于接收的阶段教给他。
快乐教育的第二层含义是用快乐的手段对孩子施行教育。什么叫快乐的手段?我们还是以实际例子来说明 。比如我们现在要教孩子放大镜的作用是什么,一种方式是告诉孩子放大镜是起到放大作用的,让孩子不 断重复“放大镜的作用是把物品放大”这句话,另一种方式是把这个知识点融入吸引人的故事情节里让孩 子从感官认识到放大镜的作用(动画片《米奇妙妙屋》里设计有这一情节),相对于让孩子纯粹文字记忆 的方式来说,通过观看动画片掌握这一知识点就是一种快乐的方式。再举一个我教女儿识字的例子,刚开 始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通过只教女儿书写的方式来教她,当然也有效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那时10天 教6个字,如果隔十天半个月不复习,就会忘掉其中的一两个。
一个月以前我开始采用图片和书写结合的方 式的教女儿,3天教12个字,然后再加上每天讲一个小故事,这样一来她对新字就记得特别牢固,既大大提 高了效率,也增强了效果。相对于之前没有图片的识字,加入图片和讲故事的因素就是一种快乐易接受的 方式;
再拿辅导孩子作业来说,当孩子在写作业遇到难题时,有的父母大吼大叫责骂他是一种方式,有的 父母耐心安抚和指导又是一种方式,相对于只会吼叫的家长来说,充满耐心循循诱导就是一种快乐的教育 手段。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总体来说可以从知识本身和对待孩子的态度这两方面来加强对孩子的快乐教 育。
了解了什么是快乐教育,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单纯从掌握知识的角度来说,严苛的教育方式也可以达到 同样的效果,我们并不否认严苛教育的成就,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倡快乐教育呢?我们还是以举例子来感 受一下。假设一个人的生命是100岁,前20年是一个主要学习阶段,也就相当于上学阶段吧,严苛教育的结 果是让孩子在前20年的学习阶段是一个充满束缚和压力的过程,等到过了这20年功成名就之时才可以轻松 享受剩余80年的快乐时光,这样在一个人100岁的周期里,他享受的快乐时光是80年,看起来也还不错。而 快乐教育的目的呢,是让孩子在前20年的学习中也充满了快乐,然后继续享受剩余80年的快乐时光,那么 在他100岁的生命周期里,他享受的快乐时光就是100年。现在你不妨问问自己,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用20 年的痛苦换取80年的快乐,还是希望整个100年都是快乐的?就像斯宾塞在快乐教育里原话说的,既然我们 的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快乐,为什么不用快乐的手段去教育孩子呢?
快乐教育的另一个意义尽量避免厌学情绪,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而真正能够做到学到老的人必然是他在 某一个领域发现了乐趣才能支撑他持续学习,而不是你逼着他学。如果严苛式或者填鸭式的教育不能帮助 学习者发现知识的乐趣,那么,一旦他摆脱了这种控制,很快就会放弃学习。我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里看 到这样一段话,他说痛苦的功课使人憎恶知识,愉快的功课则使人喜爱知识,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 识的人们,日后一旦有机会就会抛弃它。当我看到这段话时脑海里马上就浮现出一个场景,那就是每年高 考前夕各地的高三学生将自己曾经刻苦钻研的书本撕得粉碎,从高空中狠狠的抛下。我想这也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我们的教育还不是那么令人愉悦。
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教育,我们再来看看许多人对快乐教育的误解。
在一些关于快乐教育的文章下我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争论,也明显感觉到反对快乐教育的人数远远多于支持 快乐教育的人。有的人甚至以清华大学教授的名义批判快乐教育是毒鸡汤,还有复旦大学的钱文忠教授也 明确提出不相信快乐教育。那么这都是一些什么样的误解呢?
误解一:快乐教育就是顺着孩子玩的天性放纵他玩,从玩中体验快乐。
快乐教育绝对不是只要快乐不要教育,恰恰相反,快乐教育的目的是以快乐的手段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和 更有效的掌握知识。也就是说在面对同一门知识的时候,不管是快乐教育还是严苛教育,共同点是两者都 要求掌握这门知识,不同的地方在于严苛教育忽视学习者的感受,强迫学习者去掌握,而快乐教育是引导 学习者在愉悦的状态下掌握这门知识。很多人说让你们的孩子都去享受快乐教育吧,我就要我的孩子艰苦 学习,这样我孩子的竞争力也小一些。殊不知,真正在快乐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人不但整个学习过程是愉悦 的,他的学识也照样可以甩那些呆板学习者十条街,不要忘了,在快乐教育中学习的小斯宾塞14岁就被剑 桥大学所录取,你认为这是玩出来的吗?
误解二:快乐教育放纵学习者不努力,容易养成散漫的习惯。
快乐教育倡导的是鼓励学习者发现知识本身的乐趣,引导他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为什么哲学爱好者 看起哲学名著来津津有味,而普通人却味同嚼蜡?为什么数学家沉溺于各类复杂的计算,普通人甚至恐惧 数学?根本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发现知识本身的乐趣,一个只感到枯燥无味,当你真正喜爱一门知识的时候 ,不是别人拿着鞭子赶着你学,而是你迫不及待想深入钻研下去,任何一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不是那种考 上某个著名大学就叫做成功的人),支撑他在研究道路上远行的绝不是名誉和利益,而是因为他太痴迷于 那门知识。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梅耶夫人之所以宁愿30年无正职无薪水也要在大学里做研究?是因为她太 痴迷于物理了,这种状态根本不是用努力就可以来形容的,散漫不是因为你懒,不是因为没人逼你,而是 你觉得知识太无聊枯燥了。
误解三:学习本身就是痛苦的,不可能快乐的学习。
这在很多人的思想里是根深蒂固的。我们来看几个词就知道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头悬梁,锥刺 股;十年寒窗苦;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这些话你一定很熟悉, 熟悉到你甚至把它们当作行为准则,当作教育理念,当作亘古不变的道理。我们没有办法去否认这些千古 名言以及其中蕴含的道理,我们也必须要承认这些教育方式下产生的众多名门望族,但是这是最好的方式 吗?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我们再来看看快乐教育下的100年的快乐时光和严苛教育下的80年快乐时光,和 那些花了四十年五十年甚至终生都无所成就的人比起来,用20年的痛苦教育换取80年快乐时光的人生堪称 完美,但是和快乐教育下的百年快乐还是差了20年的快乐。很多人反对快乐教育一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真 正的快乐教育,二是因为自己从未体验过快乐教育,也不相信快乐教育,就像一个从未听闻过飞机的人是 不会相信那么大一个铁块竟然可以飞到天上去。知识到底是充满乐趣还是枯燥无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你受 教育的方式,不要因为自己没有体验过快乐教育或者不会快乐教育就否定它的存在,不要只看到狼爸虎妈 的孩子又考上了哪个著名大学就忽略了小斯宾塞、小卡尔威特在快乐学习中取得的成就。
虽然快乐教育的理念已经提出了150年之久,但不得不承认人们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即便有所成就也大多 集中在学前的少儿教育阶段,因为我们认为少儿的理解能力差所以不得不变着法子引导他们学习,而中学 以上的学习,只能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里蹒跚而行。
网址:快乐教育到底是不是毒鸡汤、阴谋论?你是否对快乐教育充满了偏见 https://klqsh.com/news/view/152178
相关内容
揭秘资本阴谋:所谓的“快乐教育”,不过是最大的毒药西方“快乐教育”是骗局、阴谋与谎言?
李镇西:请别抹黑快乐教育!快乐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主动学习
快乐教育这碗“毒鸡汤”,家长若是理解有误,最后坑的还是学生
快乐教育到底是什么?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不适合国情? “快乐教育”是否被误读?
“快乐教育”不是骗局,请一些所谓的专家嘴上积德,不要污蔑它
斯宾塞快乐教育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教育模式?到底什么是快乐教育?
快乐教育,原来不是骗局,而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