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全力探索“在地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20 14:42

探索历史文化的必游之地: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旅行生活攻略# #文化旅游线路#

  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旅游教育;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国家战略需求导向的“在地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地方高校新文科人才培养特色之路,为安徽区域文旅产业和经济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创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学院积极探索“在地国际化”模式,即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富有本土特色的国际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接触跨文化国际性事务的机会,进而实现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办学目标。

  学院充分挖掘“在地国际化”资源“存量”,包括黄山“双遗产”的国际影响;当地“大场景”的国际活动;当地“引进来”的国际资源;当地“走出去”的国际人员等,不断提升“在地国际化”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创新构建教学体系 提升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课”——国际先进课程体系 学院以中外合作项目开展为契机,培养模式和国际接轨,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问题能力、实践能力。新增《世界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伦理学》《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等课程,全力推广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全球道德守则;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旅游规划》《旅游接待业》等课程;跨界重组《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旅游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文理融合课程。教学内容对接行业国际标准,重在突出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教”——国际化“双师型”教师团队 学院建设具有国际视野和行业经验的教学团队,招聘国际知名旅游类企业高管担任专业教师,或与国外旅游高等院校的教师合作实施课程教学。每年聘请高水平境外旅游类教师30人,授课44门,平均每年开展行业讲座、授课100余次;选派教师赴法国、韩国、西班牙等国家的高校进行培训进修、访学交流等。目前,团队中70%以上教师具有境外高校或企业学习实践经验。

  “赛”——国际专业赛事 近年来,学院以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为抓手,以国际性赛事为导向,组织师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技能、学科和行业竞赛,并获得诸多荣誉。通过参赛,学生的国际视野、从业信心及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证”——国际专业认证 从现代旅游教育的特点出发,学院旅游人才培养执行国际认证标准,以点带面,建立创新型中外合作大平台。2014年底,学院加入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同年,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通过瓦岱勒国际酒店与旅游管理商学院的评估和认证,达到欧洲标准。2016年,旅游类相关4个专业通过世界旅游组织教学质量认证,2022年通过了续认证,是国内率先两次通过该认证的旅游类院校之一。

  学院将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划分为“感、学、用、创”4个阶段,并建立以“行业感知和基础能力夯实、行业知识和技能、管理与运营、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进阶式课程体系,引导学生逐渐完成专业学习从“知”到“行”的转变。

  目前,学院旅游类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3个,被认定为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国家虚拟教研室成员、安徽省旅游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未来,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将继续坚持走好新文科人才培养特色之路,培养更多通晓国际规则、掌握旅游专业知识、能够使用外语和国际通用专业语言的国际化旅游人才,为推动区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金声琅 齐新征)

网址: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全力探索“在地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新路径 https://klqsh.com/news/view/171408

相关内容

“气象+旅游”探索融合新路径
桦川:“旅游+”探索文旅发展新路径
中国首个跨境旅游合作区探索跨境文旅合作新路径
中国景区探索“游戏+旅游”吸引年轻游客
舟曲文化旅游产业探索与思考(五)
海南将推出银发旅游精品旅游线路 探索“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模式
旅游探索新路子 五一迸发新活力
探索旅游发展新模式
文化自信视域下文旅传播路径探索 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作品新媒体运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开展专题授课
遇见福建:非遗+旅游 蕉城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