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者,藥也——音乐与中医药的历史渊源

发布时间:2025-08-21 09:32

烹饪过程中探索食材的历史渊源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乐趣# #烹饪乐趣# #烹饪历史文化#

音乐与中医药亲如手足,互相渗透,有着不解之缘."乐者,亦为药也",乐疗之理即药疗之理,用乐如用药,亦有归经,炮制,升降浮沉,四气五味,配伍,反佐及个体差异.草木无情而乐有情,载道养生则"用药不如用乐矣".音乐能变化气质,陶冶性灵,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富于人文关怀而有高于药物的功用.

乐药健康专业委员会 7.11成立

Music is Also Medicine——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Chinese Medicine

乐者,药也——音乐与中医药的不解缘 音乐与中医药亲如手足,互相渗透,有着不解之缘."乐者,亦为药也"

现代社会中,70%的人都感觉到自己有压力,很多人善于缓解自己的压力,而有大部分人却经常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20世纪初,音乐就被应用在临床医疗中,以缓解人的焦虑情绪。1924年,德国科学家贝格尔从电鳗发出电气现象中获得启发,记录到人脑的电波。此后,音乐与脑波之间的转化,成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向。

研究表明,人们在聆听通过采集人体生理信号而制成的脑波音乐时,大脑会产生共振与反馈,进而获得深度放松与催眠的理想效果。因此,脑波音乐不仅是一种舒缓心情的娱乐方式,也具备一定的心理治疗功效。

本草音乐

为什么我们能从琴声中感受到快乐?为什么一个“乐”字要有两个读音?那还得从我国的象形文字来说起。

丝 (甲骨文) 木 (甲骨文) 乐 (甲骨文) 乐 (小篆) 药 (小篆)

最早的甲骨文的“乐”字是用【丝】与【木】组合在一起的*。木头上配上丝弦,那是什么?不就是一张“琴”吗?中国的古琴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稍晚些的古筝在战国时的秦国也已经出现。它们都是用特制的楠木、桐木、杉木或者其它的软木配上丝弦来弹奏的。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乐器琴的形象来示“乐”字,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了!到了小篆,在这个“乐”字的“丝”字中间又增加了一个“白”字,最后,才演变成后来的繁体字“樂”字。

乐字主要有yue四声、le 四声两个读音。读作yue时,是当乐器、乐曲、音乐等等的名词用;读作le时,就是欢乐、快乐等等与心情有关的形容词用了。假如说读yue时用那种没有“白”的乐字来表示最合适,那么读le时用带有“白”字的乐字来表示,简直就是太恰当不过了:增加的这个“白”是什么?白是古时的酒杯*!一边喝着酒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快乐就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诞生——音乐产生快乐、快乐来自音乐!我们的祖先用一个“乐”字两个读音,来表示快乐与音乐紧紧的连在一起、是双胞胎,简直是太妙了!

且慢!令人赞叹的还有!

在樂字的头上再加个草字头,就变成了藥字,我们今天简化成“药”。神农尝百草。中药的大多数是草药,所以叫“中草药”。古人把“中草药”和“快乐”加在一起看成是治病救人的“药”,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意识到保持愉悦的心情、快乐的去生活,跟我们吃药治病同等的重要。“中草药”主要是“治”,“快乐”主要是“防”。把防与治结合在一起,才是我们强身健体最好的“药”!

从“琴”到“樂”到“藥”,包含了多少祖先的认知,又给了我们多么大的教益!

至此,我们不能不赞叹我们祖先造字的精妙。

樂 藥 悟 静

*另有一种说法,说“乐”字是由木架上支挂四面鼙鼓这种乐器组成的。考虑到甲骨文“丝”字的写法,我认为“乐”字是由“丝”与“木”两字组成。

* 汉·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南宋-张元干-【贺新郎】最后一句“举大白,听金缕。”又,【聊斋志异】《酒友》:“车生者,家中不赀。而耽饮,夜非浮三白不能寝。”清- 何垠 在此处注:白,酒器也。浮,饮也。

乐者,藥也——音乐与中医药的历史渊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乐者,藥也——音乐与中医药的历史渊源 https://klqsh.com/news/view/174150

相关内容

乐者,藥也——音乐与中医药的历史渊源
音乐疗愈丨生活的艺术,以音为药!
在病痛中,用音乐疗愈身心
中华历史文明的传承与现代音乐的新秀
大暑音乐会举行:中西乐器合鸣创新演绎中医五音疗愈
美食背后的故事:挖掘历史渊源,传承美食文化!
中国古代几种“药”的历史文化解读
你不了解的历史!中国古代的八种古文化,看完你就知道了
璀璨华夏,渊远流长——中国历史文化面面观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培养健康生活新理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