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资的常见误区之一
: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这个误解大概如山岳一样古老
,在大A尤其流行
,我估计很多人是受了老巴的这句话影响
:如果一只股票你不想持有十年
,那么你也不要持有一秒钟
。老巴真实想表达的是
,一是凡事想长远
,不要被短期的市场波动给迷惑
,二是一定要看清楚
,如果未来十年你买的公司是什么样都看不清楚
,那最好不要买
。在实际实践中
,老巴有非常多买了一直没动的
,比如喜诗糖果
,盖可保险
,可口可乐
,吉列剃须刀等等等等
,也有买了评估高估然后卖飞了的
,比如迪士尼
,大都会等等
。还有一直拿最后内裤都亏没了的
,比如德斯克鞋业
。最近最出名的莫过于买了没几个月就卖了的四大航空公司
。所以你看
,老巴的操作非常灵活
。长期投资不等于价值投资
,但价值投资往往是长期的
,长期是果
,不是因
。这里面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企业需要时间去成长
,盈利需要时间来体现
,从估值方面来讲
,从低估到正常估值甚至高估同样需要时间来完成
。A股往往很难做到长期
,一是机构喜欢报团
,一旦有高成长
,通常一把把预期打满
,一下就透支未来5到10年的估值
,动辄100倍
,200倍PE
,这个时候如果不卖是傻子
,比如去年的白酒
,今年初的新能源
。二是A股情绪更极端
,波动更大
,所以可以利用市场
。举个例子
,最近一次操作上机是45买入
,基于三年内疫情会过去
,上机合理利润50亿保底
,正常估值就是60往上
,如果三年内能到60
,这笔投资利润年化就不低于15%
,确定性很高
,但是不到两个月它就涨了20%
,所以肯定可以卖
,你傻傻等到60也没问题
,但是资金效率就低了很多
。我猜测很多人之所以喜欢这句话
,是因为需要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很多人亏了舍不得卖掉
,所以就一直放着
,一定要等到回本才卖
,这样被动的长期投资
,顺便就用价值投资来安慰了自己
。能不能长期取决于公司是不是越来越好
,估值是不是已经高到难以忍受
。费雪经常一只股票拿十年
,二十年
,最长的好像拿了40年
,回报最高的成百上千倍
,所以这才是核心
。最后
,总结一下就是想长做长
,如果市场给机会
,利用波段做短也很好
,尤其是A股这种波动巨大的
。亏了就是亏了
,千万不要拿价值投资作为幌子来践行长期主义以掩盖亏损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