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路—罗素教你如何能获得幸福和快乐

发布时间:2025-09-16 01:42

乐于助人,分享快乐也能收获幸福 #生活乐趣# #生活态度# #幸福观念#

这本书去年五月就想读,大约在十一月买纸质版,但直到今天才算认真的读。不得不说《幸福之路》、《人生的智慧》真的是被书名耽误成鸡汤文的作品。 1. 什么会让人不快乐 很大程度上是由错误的世界观、伦理观、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这些错误破坏了人们对还算可以的事物与生俱来的兴致与爱好。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更热爱生活了,这部分是因为我发现了什么是我最想要的东西。(可以通过努力得到的) 自我沉溺的三种不快乐的人 ① 畏罪狂:沉溺于犯罪意识的人,这种人永远都在自责,他认定自己应该是某种形象的人,这种形象与他认为的现实中的自己不断冲突。 完美主义者吧 对自我标高很高 ② 自恋狂:惯于自我欣赏并希望被别人赏识。比如政治家逐渐用自恋行为取代了对公众的关注和自己的施政方针,只关心自己是不是令人钦佩的人 ③ 自大狂:要的是权势而不是魅力了,希望别人怕他而不是爱他 典型的不快乐的人都是年轻的时候被剥夺过一些正常满足的人,他会因此更看重这类满足而不是别的,这也就让他的人生倒向了一边,他会极其关注这类满足的实现,反对与之相关的活动 这些哲学家们是怎么分析出这些问题的哦,真的是每个人都说得挺有道理 2. 论拜伦式痛苦:当早年思想的光芒在感觉的隐约衰退中渐渐暗淡下来时,世界所能给与的快乐就再也不能和它带走的快乐相比了。 白痴都会遇到的事,我也会遇到,那么我为什么还要更有智慧呢?我心里就说,这也是虚幻的。所以我厌恶生活,因为对于我来说太阳下做的事都会让我痛苦,一切都是虚幻的,一切都是精神烦恼(越智慧 越烦恼)。 ——我感觉应该就是 之所以会有虚幻感,是因为满足天然的需要十分容易(而满足自己其他诉求又过于苦难) 3. 论竞争:最妨碍他享受人生的是生存之战 4. 论烦闷与兴奋 烦闷是现实环境与让人想入非非的更愉快的环境之间存在着反差,它的另一本质是人的机能没有被完全占用。希望发生点事的固执愿望,也不一定是好事,只要能让烦闷的人知道这天和那天不同的事就行。 5. 论疲劳: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是可以选择还是没得选择,大多数现代人都过着不安的生活,总是因为太疲劳而需要在酒精的作用下才能感受到快乐。他们的疲劳很大程度上是由忧虑引起的,当无计可施、无能为力时,他们不能不去想那些让他们忧虑的事。把这些事想得不那么重要可以减缓我们的焦虑,我们的行为也不像我们想得那么重要,我们的成功和失败就没什么不得了的,哪怕事最痛苦的事我们也能熬过来。 6. 论嫉妒:精神自律——一种不去想无益之事的习惯。仅靠成功是不能远离嫉妒的,因为总是能在历史中或传说中找到比你成功的人。要想远离嫉妒,就应该好好享受你面前的快乐,做你必须做的工作,避免与你想象中的、可能是十分错误的、比你幸运的人做比较。我们是不会去嫉妒自己无法企及的好运气的。 7. 论犯罪感:理性的人比永远受制于内心冲突的人更能自由地审视世界,更能自由地借助自己的力量来实现外部目标,因为理性存在于内心的和谐中。 8. 论被虐狂:根据概率论,生活在同一社会中的不同人在其生活中遇到的恶意对待的数量很可能是相同的(那为什么有些人泰然处之,有人会哭天喊地诉说不公,一是概率即使相似,但还会受环境、个人、运气各方面影响,而对事情的处理,又会受处境、心态、资源的影响) 四条行动准则:一是,你的动机并不总像你想的那样无私;二是不要过于高估你的价值;三是,不要指望别人也像你一样那么看重你;四是不要幻想大多数人总是想着怎么害你 看着别人吃饭而忘了让自己吃饭的人是会被饿死的 一个人最好是因为自己喜欢吃而吃,而不该仅仅是因为渴望为公众谋利益而吃饭 9. 论舆论恐惧症:年轻人很容易认为,只有他们所熟悉的那个环境才能代表整个世界。他们很难相信,在另一个地方或者另一个群体中,他们因害怕被认为是大逆不道而不敢承认的观点,会被看成他们那个年纪的正常想法。就这样,对世界的孤陋寡闻让人们遭受了大量不必要的痛苦。 舆论对显然会害怕它的人总比对不在乎它的人要暴虐得多,就像狗对怕它的人比蔑视它的人叫的更凶。 不会过分屈从习俗和惯例的男女们所组成的社会,要比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社会有意思得多。我们越来越可能只因志趣相投来挑选同伴,而不仅仅是因为离得近。 10. 还可以快乐吗 11. 论情趣:无论走到哪儿都只看有特色的东西,接触当地的典型人物,留意历史的或社会的趣闻,吃当地的食物,学习当地的习俗和语言,满载着新的愉快的想法回到家里准备过冬。 关于体统这个错误观念,女人的情趣还是极大的减少了,过分遵从女德。合理想象中的男德和女德之间没有什么差别,至少没有传统意义上中所说的那种差别。情趣是幸福、安康的秘诀,男人如此,女人也是如此。 12. 论爱:如果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你泛舟在美丽的海边,你会赞美沿岸风光并感到。这种乐趣完全是通过向外看来的,和你自身的迫切需要没有任何关系。另一方面,如果你的船翻了,你会向岸边游去,此时你会对海岸有一种新的爱,它代表海浪滔滔中的安全,而它是美是丑已经变得不重要了。前一种爱只有在一个人觉得安全时才可能有,至少要临危不惧。相反第二种爱却是由不安全感引起的,这种爱比别的爱更主观,更以自我为中心,因为这时会认为被爱的人的价值就在于他所提供的帮助,而不是他的内在品质。 最好的爱是可以互惠的那种爱,也就是说各自可以愉快的接受,自然的给予爱,每一方都会因为这种互惠的快乐的存在而觉得这个世界更有意思了。 只有双方毫无保留,双方的人格融入一个新的集体人格的性关系才有真正的价值。 13. 论家庭:没有可以让女人知道该为孩子做什么的天赐本能 14. 论工作:明智地度过闲暇时光地能力是文明地终极产物 有意思地工作:①可以运用技能 ②具有建设性(当工作完成时,会留下一些纪念碑似的东西,完成之后还愿意去回味,并且它从来没有完的那一天,总是可以再为它做些什么) 15. 论闲情逸致:身心轻松、保持平衡 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地时间都不会太长,所以在生命的短暂时光中,应当去了解我们应该知道的关于这个神奇星球及它在宇宙中位置的一切(但是这个太宏大了 其实我还是做不到的 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如果我有权按照自己地意愿整治高等教育的话,我应该努力让年轻人清楚知道过去,清楚的认识到一个人的未来极有可能比他的过去长得多,深深地意识到我们生活着地这个星球渺小和这个星球上地生命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地事实。(我没那么重要) 不要让我们生活范围狭隘,任凭偶然事故来左右我们生活的意义和目的,这是很有必要的。 16. 论努力与放弃:人们可以无限制地用稀奇古怪地比喻和比较来从小小地不幸中找到安慰。整天把自己看成是悲剧中地英雄是不明智的。如果你能忘了自己,不扮演任何角色的话,那是最好不过的。如果扮演已经成为你的第二天性,那么你应该想到的是你在演不同的戏,所以要避免角色的单一。 17. 幸福的人:像借人钱为了要利息那样精打细算地给予爱是没有用的,因为被算计过的爱不是爱,得到爱的人也会觉得这不是真爱。 我们需要的不是自我克制,而是对外界的某种兴趣,这种兴趣能让人i自然而然地做出某种举动,而专注于追求自己美德的人则只有借助有意识地自我克制才能有同样地举动

网址:幸福之路—罗素教你如何能获得幸福和快乐 https://klqsh.com/news/view/244780

相关内容

《幸福之路》罗素
《我们还能获得幸福吗》:不读懂罗素,不足以谈人生
哲学家罗素带你走《幸福之路》—拆书笔记
如何科学获得“幸福感”?
罗素的幸福哲学
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哲学家罗素语录:幸福的秘诀,快乐的源泉
如何获得幸福感?
《罗素论幸福》:哲学大师罗素带领我们探寻幸福的真谛
《幸福之路》:不幸福与幸福的秘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