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秋天就“emo”,怎么破?
瞧瞧这尴尬:刚买的鞋第一天就丢了,第二天又买了一双新的,第三天又丢了,你说我是怎么做到的?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日常生活笑话# #日常笑话大全#
唠“科”话|入秋就emo “悲秋”情绪怎么破?
白昼日短,秋风渐起。许多人会感到疲惫、烦躁,甚至抑郁。入秋后情绪的变化可能并非简单的“伤春悲秋”。专家提示,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病与季节变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与季节关系密切。
“自古逢秋悲寂寥”,“悲秋”是个悠久的话题。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心理治疗师刘旭说,在季节转换之际,精神心理科门诊与住院量常呈现规律性波动,特别在春秋季,尤其是心境障碍就诊和入院的高峰期。
为何秋季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季”?刘旭说,季节性情感障碍是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抑郁症状,虽然目前对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晰,但气象因素、生物节律因素、社会因素、社交活动因素等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重庆市渝中区天地人和街小学,同学们参加滚轮胎大课间活动。新华社记者 陈诚 摄
刘旭分析说,入秋后,白昼缩短,阳光照射时间减少,可能会导致多种神经递质的分泌发生改变或紊乱,温差变化是诱发精神心理障碍的重要应激源。
其次,换季期间,人体生物节律发生改变,导致睡眠紊乱、精力下降、食欲改变等。
三是社会心理压力叠加。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九月是开学季;对成年人来说,将进入下半年工作冲刺阶段,个体对前半年度的回顾、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容易引发焦虑情绪。
四是天气转凉,社交活动减少,易滋生孤独感。
“当我们看懂了季节更替在我们情绪上留下的印记,才有可能尝试用科学的方法防范伤害。”刘旭说。
游客在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奥伦布坎景区参与户外健行。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悲秋”情绪怎么预防?专家建议,“光疗”是首选。如天气允许,每天保证至少30分钟的户外活动时间,与阳光多接触;维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且有质量的睡眠;坚持适度运动,这是天然的抗抑郁良药;构建健康均衡的饮食;积极社交,有意识地与家人、朋友聚会或通话;培养兴趣爱好,为生活增添乐趣和意义感。
哪些人群需格外注意“悲秋”情绪?专家提示,有抑郁或双相障碍病史者、女性、儿童青少年、老年人、长期室内工作者、光照暴露不足者、居住在日照时间短的高纬度地区者更需警惕季节性情感障碍。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治疗室内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新华社发)
刘旭提示,当出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两周,持续的症状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或人际关系,并且伴随明显的自责、无价值感、睡眠食欲显著改变、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时,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身边如有人出现季节性情感障碍问题时,我们应当多些耐心与关心,多些陪伴与理解。”刘旭说。季节性情感障碍是可治疗、可管理的疾病。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不焦虑、不回避,积极处置。
转自:新华社
记者:李佳巍
[责任编辑:产婉玲]
网址:一到秋天就“emo”,怎么破? https://klqsh.com/news/view/248018
相关内容
入秋就emo “悲秋”情绪怎么破?为什么你一换季就 emo?用心理学破局,让每个季节都对你 “友好”
中秋怎么布置家居
冬天容易emo?立冬预防季节性抑郁牢记这些知识点
秋季怎么搭配衣服
秋天吃什么最养生
中年少女的五大独特爱好:从独处到消费,探索生活的乐趣与emo感
秋季怎么饮食进补方法
那些直接封神的emo文案
烧秸秆=破财:4秋冬季焚烧是危害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