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毫无疑问,爱好读书是一个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暑期是孩子可以进行大量阅读的黄金时间,但家长们通常会为以下这些问题而感到疑惑困扰: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如何为孩子选择书籍?
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何养成?
……
利用好假期,指导、陪伴孩子读万卷书,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你需要这几招!
01
爱上阅读
激发兴趣,启蒙表率。
陪伴共读,耐心引导。
即将入学或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因为文字量储备不够丰富,家长可以逐字逐句陪伴孩子共同念完一本书,在亲子共读中开发孩子的语言和理解能力。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楚涵老师推荐:家长们与学龄前儿童可以共读这些书 ↓
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方面入手,先让孩子看一些相关绘本,尝试让孩子给父母读出片段语句,引导孩子体会书里的乐趣,逐步形成自己阅读的习惯。
营造氛围,交流感受。
家庭是培养孩子爱阅读的摇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建造一座“图书馆”:
一间书房,
一个书架,
书桌上的一角,
……
采购一些可爱的卡通书立、书签、标签纸等。
卧室、床头、沙发边……家长们可以将孩子的书放在他能随时拿到的地方,让书籍渐渐替代手机和电脑,成为孩子碎片时间的“主动”消遣。
父母应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时常互相交流书中的内容和体会。不能在孩子阅读的时候,在一旁刷手机,或对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提问不闻不问,不耐烦作答。
亲子共读的这个误区,家长们知道吗?宋庆龄儿童发展中心赵晓华老师为你解析 ↓
家长们以身作则,首先做到爱读书,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才会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02
快乐阅读
挖掘爱好,沉浸愉悦。
挑选书籍,因人而异。
在图书资源无比丰富的今天,家长应该如何为孩子选择适合的书籍?以下4个维度可供家长参考:
1.年龄
不同年龄阶段,为孩子选择的书籍应是不同的。家长可以从字数和内容两方面来考虑:年龄越大,看的书籍字数越多,内容也应该越深。
2.主题
每本书的主题是不同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他挑选他感兴趣的主题的书,在书中开启自己的爱好或研究之旅。
3.童书奖
循着值得信赖的品牌去选:
国内奖项: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信谊图画书奖、丰子恺图画书奖等。
国外奖项:凯迪克大奖、国际安徒生奖、凯特·格林纳威奖、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图双年奖等。
4.作家
优秀的作家往往是良好阅读质量的保证基础,如陈伯吹、叶圣陶、蔡元培等,也可以根据教育部、市教委等官方专业部门提供的书目清单,来选择更多作品进行阅读。
阅读习惯不应“任务化”!
1.不要把阅读当任务
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每周必须读完一本书或写800字读后感,让孩子把读书当成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这会让孩子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不愿读书。
2.不要用读书取代其他娱乐活动
有时,孩子在看动画或玩玩具,家长却认为孩子该读书了,跟孩子说:
“来,妈妈现在给你讲个故事吧”
“别玩了,该读书了”。
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把读书和“打断游戏”的体验联结起来,长此以往孩子会对阅读产生不良情绪。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沙惠健老师告诉你,阅读与看电视并不冲突!
03
高效阅读
多管齐下,积少成多。
初步阅读,捕捉信息。
家长们可以指导孩子这样开始阅读一本书:
阅读书名的一页,获得更多信息;
阅读作者简介,熟悉作者;
阅读目录,掌握本书框架和大致内容;
阅读序言,总体把握本书主题和内容等。
精彩内容,读好记好。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发现精彩内容时,大声读出来或者标记出来。
中高年级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准备一本摘抄本,对重要、精彩内容适当做一些摘抄。
阅读时间,保证落实。
暑假里,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合理安排好时间,每天至少保证累计一小时的有质量的阅读:
上午的“清静晨读20分钟”,
中午的“宁静午读20分钟”,
睡前的“安静夜读20分钟”,
……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保证孩子每天都有固定的阅读时间,逐步形成作息制度。
孩子每天的固定阅读时长也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阅读速度进行计算,估算出孩子读完这本书大概需要多少时间,然后把总的时长分散到每一天当中。这样孩子就会有长期的坚持。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朱莉敏老师还有这3个秘诀 ↓
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近期在东方甄选直播间“爆火出圈”的董宇辉也许道出了真谛:
读小说能够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中感受不尽相同的冷暖人生,在感受到他人生活的不易后,珍惜与感恩当下的幸福生活,增强孩子的感知力、悲悯之心与共情能力。
这个暑假,让我们和孩子一起爱上阅读,让书香飘满家庭!
来源:上海家长学校
编辑:马晓敏
上观号作者:教师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