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改编成电视剧,怎么改才能成功?
游戏改编电影或电视剧扩展文化 #生活乐趣# #游戏#
影视创作取材的来源是多样的,主要包括:真人真事、历史资料、文学读本、有声读物、漫画、游戏等。
从真人真事或历史资料中取材,这在欧美比较常见,“传记”在欧美属非常主流的创作思路。国产剧近年来的《狂飙》《扫黑风暴》《破冰行动》等扫黑剧,也是在真人真事中取材。
由游戏改编的影视剧,主要看重的是玩家所携带的核心受众,HBO剧集《最后的生还者》就改编自顽皮狗工作室开发的PlayStation平台同名游戏。
漫画改影视剧,在欧美和日本已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链,近年来国产剧兴起“漫改真人”模式,主要是基于头部网文IP库存已见底,片方在寻找新的开采基地。
有声读物是近年来兴起的影视剧取材方式,欧美日韩剧经常在播客中取材,如安妮·海瑟薇主演的美剧《初创玩家》就改编自播客《WeCrashed: The Rise and Fall of WeWork》,美剧《辍学生》就改编自ABC的同名播客,保罗·路德、威尔·法瑞尔主演的喜剧《邻家心理医生》也改编自同名播客。
改影视剧的文学读本最常见的是小说和戏剧,这无需赘述。除了小说戏剧,童话、民间故事、自传、回忆录、纪实文学、叙事诗、散文也能改成影视剧:
叙事诗:各种版本的《花木兰》的影视源头都是乐府诗《木兰辞》;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
童话、寓言、神话、民间故事:迪士尼很多动画作品取材于《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王尔德童话》《伊索寓言》等童话、寓言读本,西方很多影视剧从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里取材、从古希腊神话中取材,中国一些影视剧则从古典神话和民间故事取。
回忆录、纪实文学、日记:HBO二战题材剧《兄弟连》取材于斯蒂芬·安布罗斯写的回忆录;BBC电视剧《绅士杰克》取材于安妮·李斯特的500万字日记;国产剧《破晓东方》改编自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统的纪实文学《战上海》。
散文:爱奇艺灿然工作室将要把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改编成6集网剧;此前优酷的剧集《您好!母亲大人》也改编自作家不良生散文集《云上:与母亲的99件小事》;蔡崇达的散文集《皮囊》被改编成了同名话剧。

事实上,散文和戏剧在文学体裁上存在一定的勾连,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就开创了一种现代戏剧——散文剧。在易卜生之前,诗体剧是欧洲戏剧创作的主要形式,易卜生的早期戏剧也是用诗写作的,但是从《社会支柱》开始他使用散文语言进行创作。在谈到用散文创作的意图时,易卜生说:“我要制造的是现实的幻觉。要在读者心中引起这样的印象:他所看到的,在生活中确有其事。如果我用诗写,就跟我的意图,跟我为自己规定的任务背道而驰了。”

那么,散文改成电视剧,怎么改?本文将以《俗女养成记》为案例来讨论改编思路。
台湾电视剧《俗女养成记》截止目前已推出了两季,每季10集,第一季于2019年在台湾华视(CTS)主频道首播、流媒体CatchPlay同步播出,第二季于2021年在台湾首播。后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大陆视频网站引进该剧。

电视剧《俗女养成记》由严艺文、陈长纶执导,严艺文、黄馨萱、范芷绮编剧,谢盈萱、吴以涵、陈竹升、杨丽音等主演,讲述了39岁的陈嘉玲(谢盈萱 饰)在丢掉工作后察觉到自己的失败,最终与自己和解的故事。谢盈萱凭借《俗女养成记》入围第55届台湾电视金钟奖迷你剧集女主角奖。
电视剧《俗女养成记》改编自台湾作家江鹅所著散文集《俗女养成记》,江鹅于1975年出生,长于台南,江鹅从小跟着父母、阿公阿嬷一起经营中药铺,二十多岁独自在台北工作生活。散文集《俗女养成记》记录了江鹅的真实经历。
散文集《俗女养成记》用28篇散文记录了一个台南普通女孩的成长故事:与阿嬷的趣味日常、中药房里跟屁虫的生活、学钢琴、午后一个人的科学实验、爱的教育、女性意识初启蒙,还有孩童的内心小剧场等,在各种人生细碎里,写出了一个女孩如何一点点长大,慢慢窥见并进入成人的世界。

散文集《俗女养成记》约6万字,书中的28篇散文分别是:
不要嫁惦的
满仔家的菜包
妈妈的早斋
中药房里的跟屁虫
中药房的下午茶
来去呷一碗面
香蕉紧来呷呷咧
阿嬷在浴室里开的课
查某人嘛有自己的愿望
学校里的公共电话
去隔壁册局买⼀一块垫板
买一缕幼面
午後的一人实验
这会枪杀你知呒知
说国语⽐比较⾼高级
学钢琴
亮起来的房间
只有保存,没有期限
菜瓜太冷
钱是省出来的
爱拼才会赢
窗台上的花布
药油保心安
你为什麼那麼平静?
叫阿姨
恁老母
菜包里的红豆
六年级的女人,你好吗?
电视剧《俗女养成记》第一季10集的核心故事如下:

时空线:台北,2019年,大嘉玲39岁;台南,1988年,小嘉玲10岁。
第1集:台北39岁的大嘉玲向男友江显荣求婚;台南10岁小嘉玲的小姑姑的故事。
第2集:台北39岁的大嘉玲和男友江显荣起冲突;台南10岁的小嘉玲和育萱表姐的故事。
第3集:台北39岁大嘉玲的办公室上演闹剧;台南10岁的小嘉玲被家人们普及“自爱教育”。
第4集:台北39岁大嘉玲暴怒辞职;台南10岁的小嘉玲乱吃东西拉肚子。
第5集:台北39岁大嘉玲选择和男友江显荣分手;台南10岁的小嘉玲被外公说她是爸爸从垃圾桶捡来的,引发家庭“闹剧”。
第6集:台北39岁大嘉玲被弟弟陈嘉明带回台南,见到昔日青梅竹马蔡永森;南台10岁的小嘉玲带领家人说普通话。
第7集:2019年台南39岁大嘉玲的谎言被戳穿;台南10岁的陈嘉玲被逼学钢琴。
第8集:2019年台南39岁大嘉玲陪蔡永森选举;10岁小嘉玲“做生意”的小叔叔的故事。
第9集:2019年台南39岁大嘉玲奶奶去世;10岁小嘉玲奶奶的“唱歌梦想”。
第10集:2019年台南39岁大嘉玲和蔡永森在一起;39岁大嘉玲和10岁小嘉玲同框。
笔者认为电视剧《俗女养成记》之所以改得好看改得成功,是主创做到了以下几点:
1.结构:双时空线对照
该剧有两条时空线:2019年的台北和1988年的台南。
两条时空线交叉剪辑、交叉叙事,最后一集小嘉玲和大嘉玲的“同框”,将主题升华。(陈正道在网剧《爱很美味》时用过类似手法)。
在改编上,2019年的台北故事线基本是主创原创增添,1988年的台南故事线则是大多取材于原著散文集。
笔者的观感是主创增添的2019年台北故事线整体没有原著的故事精彩、好看。不过就创作的倾向性来看,2019年的故事不是该剧重点,1988年的故事才是该剧重点。
2.叙事:细碎的生活片段
散文的特点是“散”。散文改编成电视剧,剧本的特点也是“散”。
剧中1988年台南故事线,由各种各种的有趣的家庭生活片段构成。
从这个角度,《俗女养成记》堪称一部台南版的《请回答1988》,刚好《俗女养成记》写得也是1988年的家庭故事。
3.风格:喜剧
《俗女养成记》的喜剧风格非常明显,无论是主创手法还是演员表演,该剧处处是笑点。
2019年的台北故事线主创用“调侃”的方式展现了“大龄女士”的“不成功”;1988年的台南故事线则是轻松、有趣、温馨、治愈,让观众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
《俗女养成记》和《请回答1988》《父母爱情》在叙事特点和风格上都很像,《父母爱情》也是喜剧。

这种有趣的风格,当然也是原著中延续来的。
4.文化:闽南风情
该剧有浓浓的地域特色,呈现了独特的闽南风情,且部分台词是用闽南方言呈现的。
5.情感:返乡治愈、反“成功学”
该剧讲述大城市台北大龄女士回到南台乡土,和自己和解的过程。
在大城市极度“内卷”的当下,《俗女养成记》告诉人们不必迷恋“成功学”,不一定要当“成功人士”,普通的人生也是多姿多彩的。《俗女养成记》不再追随那张优秀又好命的女人蓝图,而是选择一种更为安乐自在的活法。
《俗女养成记》很像一部日剧: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可以闪闪发光的。

《俗女养成记》不仅是一个普通女孩的成长史,也是所有在时代的新与旧之间认真生活的当代女性真实写照。
电视剧在改编时,延续了原著这个重要的精神内核,这是这部剧在情感上打动观众的原始基因。
举报/反馈
网址:散文改编成电视剧,怎么改才能成功? https://klqsh.com/news/view/287371
相关内容
小说影视化改编为何难成功?改编剧(改编剧)
批量“影改剧”来袭,如何借力才能成功“c位出道”?
影视改编成风 文学稳住自身
《麻雀》编剧遇上《繁花》编剧,聊聊什么小说适合影视化改编
改编剧
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好书打底 好剧出圈
电影改编成电视剧都是“烂片”?这5部电视剧就是例外,也是意外
文学IP改编影视剧不能只为流量
文学改编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