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发布时间:2025-08-06 01:22

'生活哲学': 舞蹈与人生哲学的关联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舞蹈学习#

《哲学与人生》是2006年8月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佩荣。 [1]

本书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全书的结论放在“文化的视野”,这已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有助于拓展人们的眼界与心胸。本书前半段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生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苏格拉底”、“存在主义”、“荒谬之超越”等普通的知识背景,提供由人生死走向哲学的途径;后半段则以“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慧”为主题,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与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谁来上是重要的。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知识只居于次要地位,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能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他是一个证人,学生看见他便相信了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这样一个教师当然不会拿着别人编的现成教材来给学生上课,他必须自己编教材,在其中贯穿着他的独特眼光和独立思考。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他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是名实相符的。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我还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没有门户之见,在他的课程中做到了两个打通。一是打通各个精神领域,讲哲学而不局限于哲学学科,分别列出专章论述神话、艺术、宗教、教育对于人生哲学的特殊贡献,把人生问题置于文化的大视野中来考察。二是打通中西哲学,西方的重点放在苏格拉底和存在主义,中国则着重阐述了儒道二家哲学的内在理路及其价值,博采众家之长,在建构现代人生哲学时对一切思想资源保持开放的心态。

人们是否赞同本书中的某些具体观点,这丝毫不重要。一个优秀哲学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我对哲学课的最低和最高要求是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使他们约略领悟到哲学的爱智魅力,但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哲学教学的结果是南辕北,使学生听见哲学一词就头痛,看见贴着哲学标签的门就扭头,其实那些门哪里是通往哲学的呢。因此,在向读者推荐本书的同时,我期待我们通识课程的改革,从而出现一批真正能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的哲学教师和哲学教材。 [1]

作品目录

播报

编辑

自序 哲学与人生

简体版序 从哲学看人生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希腊文之“爱”与“智”

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

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培养智慧

发现真理

印证价值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培养思考习惯

掌握整体观点

确立价值取向

力求知行合一

结论:爱智是人的天性

第二章 思想方法

逻辑(运思的规则)

概念

判断

推论

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

语言的有效性

语言的类型

现象学(辩物的策略)

打破四种假象

胡塞尔的现象学

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阅读的三种取向

阅读的四个步骤

结论:心智成长的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就人的现状而言(希腊思想)

戴尔菲神殿: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

就人的起源而言(基督宗教)

基督教与天主教

得救之途:信、望、爱

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

从达尔文到柏格森

失落的环节:理性思考

人与动物的分界

真正的生命:直观的发挥

结论:掌握人生的方向

第四章 神话与悲剧

神话:神界故事、民族的梦、不自觉的虚梅

神话的基本信念

神话的作用

神话的主题

现代社会的神话

悲剧(以希腊类型为代表)

希腊悲剧三大代表

近代欧洲的悲剧

中国的戏剧

结论:从神话与悲剧中获取知识

第五章 苏格拉底

时代与思想背景

自然学派

思想方法的特色

对话的方式

苏格拉底的对话

知识就是德行

生平大事

最有智慧的人

被人诬告,为己辩护

狱中讨论

生命内涵

追求真理

肯定传统

内心之声

人格表现

信念与尊严

生死与超越

结论:活出自己

第六章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

存在是选择成为自己的可能性

人生三绝望

人生三阶段

尼采

权力意志:超人

精神三变

雅斯贝尔斯

界限状况,

密码与超越界

四大圣哲

海德格尔

存有与时间

从此有到存在

马塞尔

是(Being)≠有(Having)

奥秘(Mlystery)≠问题(Problem)

我与你(I—You)≠我与他(I—He)

人生=旅行的过程

结论:保持开放的心胸面对人生

第七章 荒谬之超越

萨特

存在先于本质

意识的空无化作用

加缪

与萨特之交往

思想关键:“荒谬”

荒谬的形态

以荒谬为出发点

加缪作品简介

结论:清楚自己的抉择

第八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引言:中国有哲学吗?

有文化必有哲学

中国古代的哲学流派

中国哲学之起源

《尚书洪范》:永恒哲学

《周易》:变化哲学

中国哲学的特质

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观

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

存在与价值可以统合于超越界

结论:使传统智慧再现生机

第九章 儒家的风格

人文精神的觉醒

礼乐安定人间秩序

人性向善论

向善而非本善

善: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

择善固执论

择善的前提

择善的方法

从择善到固执

固执与变通

儒家的价值观

自我中心阶段:生存与发展

人我互动阶段:礼法与情义

超越自我阶段:无私与至善

结论:人生的横向与纵向

孔子的一生:指向无限而圆满的上升弧线

第十章 道家的智慧

儒家与道家的差异

儒家承先启后,道家具革命性格

儒家以人为本位,道家超越人类本位

老子的道

道是一切的起始(α)与归宿(ω)

人间问题来自“知”

超越外在限制,向内探求

老子的三宝

超越的智慧

庄子与惠施的交往

气化一元论

处世态度:外化而内不化

结论:以儒道思想作为生活准则

第十一章 艺术与审美

艺术家的界定

以直接的途径,展现新形式与新象征

有如雷达观测站,对人类文化的病征提出预警

在人神之间挣扎,以创造力反叛死亡

艺术家的困境

创造力与潜意识

遭遇实在界:主客融合的忘我之境

洞见闯入意识领域

创意往往在意识转换之刹那展现

艺术之审美效果

表现感情甚于模仿自然

创造性的表现,目的性的结构

不只是情感的宣泄或净化。而是升华

通往自由之路,恢复完整生命

结论:透过艺术了解生命

第十二章 宗教与永恒

对宗教之批判

自然科学主义:无对象可言

社会学主义:社会之工具

心理学主义:心理上的拐杖

语言学:无意义的空语

从信仰出发

信仰是人与超越力量之间的关系

超越力量的表现:超越者、超越界

宗教是信仰的体现

信仰是内心的超越力量

宗教的条件

教义

仪式

戒律

传教团体

学理

小结

宗教之高级与低级

人性不完美

对罪恶的反抗

对痛苦的态度

迷信的特色

出于恐惧

崇拜个人

增强欲望

迎合世俗价值

结论:观想永恒的奥秘

第十三章 教育与自我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

教育的三阶段

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人生四大领域

群体

自我-

自然界

超越界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

自我定位

自我成长

自我超越

结论:活在当下,珍惜高峰经验

第十四章 文化的视野

文化之界定

异于自然

形成传统

自为中心

生命周期

文化之内涵(结构)

器物层次

制度层次

理念层次

现代人的考验

天文学革命

生物学革命

心理学革命

资讯化革命

基因学革命

回溯传统,因应挑战

中华文化的理念

儒家的人性论

道家的自然观

儒道皆有超越界

结论:文化的未来展望

多元化与全球化

各文化基本理念的沟通

在善的基础上发展真与美

网址:哲学与人生 https://klqsh.com/news/view/106808

相关内容

人生哲学
学术笔谈·哲学与生活
中国人生哲学
哲学书籍人生必读,那些人生哲理书
一生必读的十本哲学书,人生必要的哲学书籍
股市哲学=人生哲学
插花艺术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感悟
哲学教人好好生活
人生的意义与目的:哲学家们的思考
《快乐人生哲学纲领》概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