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季节养生:四季变换中的中药调养智慧
中药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季宜养肝,夏季宜清心,秋季养肺,冬季补肾。 #生活常识# #养生常识# #中药养生#
范倩
保定市竞秀区医院
春季:升发阳气,疏肝理气
1、季节特点与人体变化: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此时,人体新陈代谢逐渐旺盛,但肝气易亢盛,可能出现情绪波动、烦躁易怒等情况。
2、中药调养原则与药材:调养应以升发阳气、疏肝理气为主。常见的中药材如柴胡,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可将柴胡与黄芩、半夏等配伍,制成小柴胡汤,能调节人体气机,缓解因肝气不舒引起的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症状。此外,玫瑰花也是春季养生的佳品,其味甘微苦,性温,有理气解郁、和血散瘀的作用。日常可用玫瑰花泡水代茶饮,既能疏肝理气,又能美容养颜。还有薄荷,其性凉,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疏肝行气的功效,对于春季外感风热、肝郁气滞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3、养生建议:春季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踏青、放风筝等,以顺应阳气的升发。饮食上,可多食用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菠菜、豆芽等。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抑郁,以免影响肝气的疏泄。
夏季:清热解暑,养心安神
1、季节特点与人体变化:夏季气候炎热,阳气最为旺盛。人体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津,且暑热之邪易扰动心神,导致心烦、失眠等症状。
2、中药调养原则与药材:调养重点在于清热解暑、养心安神。金银花是常用的清热解暑中药,其味甘,性寒,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夏季用金银花泡水喝,可预防中暑,缓解咽喉肿痛等症状。莲子具有养心安神、益肾涩精、健脾止泻的功效。对于夏季心阴不足引起的心烦失眠,可用莲子与百合、粳米煮粥食用,能起到养心安神、清热除烦的作用。
3、养生建议: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饮食宜清淡,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西瓜、冬瓜、绿豆等。同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养护心神。
秋季:滋阴润燥,养肺生津
1、季节特点与人体变化:秋季气候干燥,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此时,人体易受燥邪侵袭,出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燥、咳嗽少痰等症状,肺脏也容易受到损伤。
2、中药调养原则与药材:调养应以滋阴润燥、养肺生津为主。百合是秋季养生的常用中药,其味甘,性寒,归肺、心经,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可将百合与银耳、雪梨一起炖煮,制成百合银耳雪梨汤,有很好的滋阴润肺作用。麦冬能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对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等症状有较好的调理效果,可与沙参、玉竹等配伍使用。此外,川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症状,可与梨一起蒸熟食用。
3、养生建议:秋季要注意补充水分,保持呼吸道和皮肤的湿润。饮食上,可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核桃、蜂蜜等。同时,要适当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登山等,增强体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冬季:补肾温阳,藏精固本
1、季节特点与人体变化:冬季气候寒冷,万物闭藏。人体阳气也随之潜藏于内,此时是补肾的好时机。若肾阳不足,容易出现手脚冰凉、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等症状。
2、中药调养原则与药材:调养应着重补肾温阳、藏精固本。鹿茸是补肾阳的名贵中药材,其性温,味甘、咸,能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但鹿茸性热,使用时需谨慎,可在医生指导下少量服用。肉桂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的功效,对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引起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可在煲汤时适当加入肉桂。此外,枸杞子也是冬季补肾的常用药材,其味甘,性平,能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可直接嚼食,也可与其他食材一起炖煮,如枸杞羊肉汤,既能补肾阳,又能滋养肝肾。
3、养生建议:冬季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部和足部的保暖。饮食上,可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桂圆等。同时,要适当进行一些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在寒冷的清晨或夜晚进行剧烈运动。
中药与季节养生紧密相连,遵循四季变换的规律,合理运用中药进行调养,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保持身体健康。但在使用中药调养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
网址:中药与季节养生:四季变换中的中药调养智慧 https://klqsh.com/news/view/144615
相关内容
中医中药:四季养生,健康生活每一天季节变换中的养生智慧:顺应季节,调养身体
【科普中医药】春季中医养生知识
中医四季养生
中医四季养生的原则
中医季节养生法
中医理论与季节养生:四季调理身体
适合秋季养生的七款中药,建议收藏
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的四季养生
中医四季养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