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没有正确人生观的人,活着活着就很茫然

发布时间:2025-08-13 09:52

清明节吃青团,象征着对先人的怀念。 #生活知识# #饮食生活# #节日饮食#

来源 | 南怀瑾东方讲堂

编辑 | 慈怀书院(ID:cihuaishuyuan)

这个春天,或许我们比以往更向往智慧。《十三邀》的最新一期,许知远邀请来了历史学家许倬云,向老先生“借智”。

先生 是当代最重要的史学大家之一,上世纪30年代出生于江南世族大家,年轻时师从傅斯年,后赴芝加哥大学读博。他一生泛舟历史江河,追问古今,是作家王小波先生笔下的那位“我的老师”。

节目中,这位饱经风霜、学贯中西的老人,谈人生意义、知识传递、时代求索、东西方融通,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正如评论所说, “先生身上真的有先朝人的影子。”

他认为我们应怀有这样的胸襟气度——

“五四应该是文化启蒙的东西,变成了一个教条。我们闷棍还没挨光,这个过程还在继续。

要人心之自由,胸襟开放。拿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要有一个远见,超越你未见。”

他认为当前全世界人类的最大问题——

“世界的全球性问题是——人找不到目的,人活的意义是什么,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人缺少自主思考。

新的理想还没出现,旧的理想被放在一边,现在是cyber(网络)知识分子,是检索机器,不是思考者。

对于今天的教育,他的看法是——

“今天的教育教出来的是凡人,过日子的人。今天的文化,是打扮出来的文化,是舞台式的文化,是个导演导出来的文化。

今天日子过得太舒服,没有人想这个问题,忙的是赶时髦,忙的是听最红的歌,人这么走下去,也就等于人变成活着的机器。”

这个不确定的新时代,我们更加需要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之中扯脱出来,站在人生更高远处去审视内心,这期节目推荐大家去看。

关于如何找到人生的价值方向,我们今天也摘录了另一位文化大师南怀瑾先生的深刻阐述。

南师和许先生都是属于新旧两个世界之间的大家。希望通过向他们“借智”,我们得以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建立起自己人生的中心,以应对未来时代。

我们都是莫名其妙地生来

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去

我发现现代许多人,甚至到六七十岁,都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我常常问一些朋友,有的很发财,有的官做得大,我说你们究竟要做个什么样的人,有个正确的人生观吗?他们回答,老师你怎么问这个话?我说是啊!我不晓得你要做个什么样的人啊!

譬如你们做官的人,你想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这是人生的两个典型。发财的呢?我也经常问,你们现在很发财了,你究竟这一辈子想做什么?

可是我接触到的发财朋友,十个里头差不多有五双都会说,老师啊,真的不知道啊!钱很多,很茫然。 我说对了,这就是教育问题,没有人生观。

我九十几了,看五六十岁都是年轻人,这是真话。有些人都五六十岁了,他们还觉得自己年轻得很呢!我在五六十岁的时候也精神百倍,比现在好多了,现在已经衰老了。 但是五六十岁也算年龄大了,却还没有一个真正正确的人生观。

换一句话说,看到现在我们国内十几亿人口,甚至全世界六七十亿人口, 真正懂得人生,理解自己人生目的与价值的,有多少人呢?这是一个大问题,也就是教育的问题。

讲到人生的价值,我现在年纪大了,一半是开玩笑,一半是真话, 我说人生是“莫名其妙地生来”——我们都是莫名其妙地生来,父母也莫名其妙地生我们,然后“无可奈何地活着,不知所以然地死掉”。这样做一辈子的人,不是很滑稽吗?

——《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其实生命活着是生存问题,再其次是生活的问题,现在全世界人类在这个科技文明的社会里生存,在全世界受经济、金融影响的环境中活着,大家只为了生活忘记了生存,生存的意义和生活的意义完全不同。

你们诸位担心的,也是和我们担心的一样,你们诸位都是为人类生活的问题而担心,再进一步是为人类社会、国家之间的生存而担心。但是

全世界人类在今天的文化思想方面,完全是个空白,忘记了生存的意义,忘记了生命的价值,想再进一步讲生命的目的,那就是个大问题了。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

真正的人格是要有见地

人生的价值要从大处着眼

这是建立人生观的基本要点

一个人立身处世,要有一个立脚点。以现代的观念来说, 一个年轻人,要先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年轻人一生有没有事业,不是问题;一生有没有事业心,才是问题。虽然有事业心,不一定能够做得成事业;但是如果没有事业心,就如同已经被丢进字纸篓的考卷一样,这个年轻人几乎是报废了。

事业心的基础在于仁心,一个人如果没有救人救世之心,在思想上就没有建立一个中心。即使事业做得再大,百年之后,也只是黄土一堆。

宋代名臣范仲淹曾说:“不为良相,即为良医”,他就有救人救世之心,也就是孙中山先生说的“立大志,做大事,不是做大官”,这都是同样的道理。

——《孟子与离娄》

全世界到处都是“好行小慧”,盛行使用小聪明...最好是做世界上第一等人,估量自己做不了第一等人,即使做末等人,也要有一个目标。

现在的一般青年,进入社会之后,慢慢地就染上这个习性。

不是无所用心,他们所用的心,就是孔子这句话“好行小慧”, 使小聪明,没有从大学问、大聪明上着眼。这是时代的悲哀,社会的病态。

——《论语别裁》

我们要先把人生观确定,准备将来做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这和将来赚多少钱、有多少资产,或子孙满堂等等,都不相干, 因为这种种的情况,都不过是做人的一番景象而已。

当院长、部长、大将军、大元帅,也是做人;做老百姓,也是做人。不管你是怎么穷通富贵,但个人自己的人生观首先要确定,知道自己要做哪一种人...

真正的人格是要有见地,人生的价值要从大处着眼,这是建立人生观的基本要点。

——《孟子与尽心篇》

人生到底要做什么?现在许多人学这样、学那样,甚至学出世法,如学佛、学道、学打坐,学了老半天,人生观都还没有确定。问他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他自己也不知道。

一个人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人生观,立定自己要以何等人物作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和路线。

最好是做世界上第一等人,估量自己做不了第一等人,即使做末等人,也要有一个目标。

或者你说想从事政治,想做外交官,或想当总经理,这些只是职业,并不是人生观。确定人生观是说做圣人或英雄,或豪杰,或富翁,或凡夫。在女性而言,则或为贤妻,为良母,或为女英雄、女圣人,这才是人生观。

——《孟子与公孙丑》

人生观确定了以后

穷通富贵没有关系

人生自然有我存在的价值

我经常和朋友谈天,说他们有个大问题, 尽管活了几十年,自己的人生观没有方向,都跟着环境在转,这个就是犯了庄子所说“所存于己者未定”... ...

譬如人的职业,都是求生存,当皇帝也是职业,讨饭也是职业, 是职业的不同,而不是事业的不同。

中国文化这个事业是什么呢?孔子也在《易经·系传》上讲,“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不管是当皇帝或者讨饭,或者做工,你的一生所作所为,“举”,就是你的动作,“措之天下之民”,使社会能得到你的福利,受到你的恩惠,而得到一部分的安定,这样的成就叫事业。

我们看一部二十五史,多少皇帝,多少宰相,多少状元,现在我们脑子报得出多少个?二十个都报不出来!原因是什么?他们没有事业在人间,人世间那几十年,马马虎虎过去了,只是个职业而已...

那些职业皇帝,他就是八字好,可是他没有事业,在历史上没有贡献,为什么没有贡献? 因为“所存于己者未定”,自己人生观没有确定,“未定”两个字特别注意。

一个人把人生观确定了以后,富贵贫贱没有关系,有地位无地位,有饭吃没饭吃,有钱没有钱,都一样,人生自然有我存在的价值。

——《庄子諵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南怀瑾先生:没有正确人生观的人,活着活着就很茫然 https://klqsh.com/news/view/147322

相关内容

南怀瑾《大道至简,追求简单快乐的生活》
南怀瑾讲中国智慧: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教你如何笑看人生
想清楚了活着的意义,感觉人生轻松了很多
稻盛和夫:活着,就要感谢,每时每刻对生活感激,怀揣知足之心
每个人都活着,但有多少人在生活呢?
人生的意义,就是幸福快乐地活着,把生活过出诗意
人活着就要有自己的态度,乐观而自信
人活着,平淡的走着,简单的活着!
如何快乐的活着(快乐生活指南)
活着,就要快乐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