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学会给儿子做“多巴胺教育”,3个月后,终于让儿子学习越来越主动,越来越自律
多练习,眼妆技巧会越来越熟练 #生活知识# #化妆技巧# #眼妆技巧教学#
▎人民酱说:
其实孩子不是懒、不听话,而是他体内的“多巴胺”不够了!多巴胺,是我们大脑里一种能让人感到快乐、有成就感的东西。
全文3623字丨阅读共需3分钟
编辑丨人民酱
作 者:暖爸老白 来 源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 ( ID : fumuxue199 )
儿子今年11岁,上五年级。他学习平平,没什么特长,还特别懒。
唯一的爱好就是吃。尤其是零食、饮料和炸肉类,这些不健康的东西,他吃起来就没够。
才五年级,个子没怎么长,体重已经飙到130多斤了,成了个圆滚滚的小胖子。
我也知道,这跟我们有关系。
因为我和他爸工作都忙,经常加班,没有时间管他,所以从小就把儿子扔给爷爷奶奶带。
老人带孩子娇惯,什么都顺着他,把儿子惯得任性、脾气大,坏习惯也一大堆。
生活上还可以慢慢改,我每天催着赶着,他好歹也能收拾收拾。
可学习方面,我实在容忍不了。
每天放学回家,儿子把书包往地上一扔,先去冰箱拿瓶可乐,然后一屁股瘫在沙发上,边喝边玩手机。
我一遍一遍地催:
“该去写作业了吧,你想玩到什么时候!” “说的就是你,听到了吗!”可儿子头也不抬,嘴里应付着:“知道了知道了,马上就去。”
可这“马上”,能马上个半小时。
非得等我怒了,夺过来手机,他才慢悠悠地挪到书桌前。
一会儿说笔不好使,一会儿又要喝水吃东西,半天也写不出一个字来。
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他能给你磨蹭半小时。
有时候,我气得没办法,一把抢过他的本子,指着上面的题就骂:
你看你这字!跟鸡爪子刨的似的!卷面分全扣光! 这道题都读了三遍了,还不明白?动动脑子行不行!你长脑子是干啥吃的?被我说急了,儿子就把笔一扔,跟我顶嘴:
“我就是不会!想不出来不行吗。我不做了,谁爱做谁做!”都说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爱,可儿子在我眼里,一个优点也没有,浑身上下全是毛病。
每次看到他那副懒惰、瘫在那里,没精没神的样子,我是打心眼儿里嫌弃。
晚上睡不着,我总在想,像儿子这样:
一个男孩子,学习指望不上,浑身上下又没活力,整天懒懒散散的,一点自律性都没有,将来走上社会可咋办?
01
那段时间,我正为儿子的事焦虑。碰巧学校组织了家庭教育讲座,请了个研究青少年心理的老师。
本来应付差事去的,没想到,听完之后,感觉自己一下子被点醒了。
开头,老师问了一个问题:有没有爱喝饮料、爱打游戏,但不爱学习的孩子?
台下好多家长都在点头。我也赶紧对号入座,儿子就是这样啊,饮料不离手,游戏不离身!
老师最后解释——其实孩子不是懒、不听话,而是他体内的“多巴胺”不够了!
多巴胺,是我们大脑里一种能让人感到快乐、有成就感的东西。
当我们干成一件事,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很棒的时候,大脑就在分泌多巴胺。
比如,写完作业被父母真心夸赞,考试进步了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回答对一个问题被同学羡慕……
这些都能让大脑分泌多巴胺。
一个内心丰富的孩子,多巴胺是充足的,是不需要沉迷游戏和饮料的。
因为他的快乐,来自于真实的生活,来自于跟父母的有效沟通,来自于运动场上的挥汗如雨,来自于攻克一道难题后的豁然开朗。
他自己就能生产足够的多巴胺,不需要从别处找补。
相反,有些孩子生活得太不开心了!他们很少被表扬,却总是被批评,学习压力很大。
写作业时,被父母在旁边盯着、催着、骂着,考试考不好还要挨顿说,挨顿打。
这样的孩子在做“正事”的时候,得不到快乐,只能感受到压力、挫败、无聊和痛苦。
那他大脑里负责奖励的那部分就会缺失,只能去别的地方找补。
游戏、饮料、短视频,就是最稳定、最廉价、最快速的多巴胺供应者!
游戏里升一级!爽!喝一口甜水!爽!刷到一个搞笑视频!爽!
但这种“廉价多巴胺”,是有危害的,它会让人的身体和大脑长期受害,越来越懒,越来越不想动脑子。
因为儿子成绩一般,不管平时写作业,还是每次考完试,我对他都没个好脸色,不是批评就是打击,以为这就是在鞭策他、为他好。
结果硬生生地让儿子,把学习跟“痛苦”、“失望”、“我不行”这些糕的感觉绑在了一起。
时间久了,他的大脑长期被这些压力搞得疲惫不堪,怎么可能爱上学习。
由于长期从现实生活中得不到快乐,儿子只能去虚拟世界和垃圾食品里,寻找廉价的满足感!
我也终于明白:要想儿子打起精神,得想办法帮他现实的学习和做事中,体验到“我能行”的成就感。好让他自己的大脑,分泌真正有营养的“多巴胺”。
02
1、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和鼓励他,做正向的疏导,修复和建立一个好的亲子关系
关系大于一切。
当孩子和父母之间亲子关系亲密,有爱,有信任,有理解时,所有的难题,其实都能解决。
因为,孩子知道父母是无条件爱着自己的,无论表现得是好是坏,是优秀还是平庸。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只认成绩,且不允许孩子有负面的情绪。
希望孩子永远积极主动、不知疲倦,甚至一刻也不休息地在学习。
我以前也是这样。
儿子一喊累,一抱怨,我立马就怼回去,急于否定他的感受,把负面情绪压下去,生怕影响学习。
看到不满意的地方,张嘴就是打击否定,本来儿子就没多少积极性,结果被我一说更不愿学了。
现在,我及时做了调整。
比如儿子写作业时,唉声叹气的:“妈,这作业也太多了吧!累死我了,不想写了!”
我会凑过去,认真查看:“是呢,我也觉得多!这次老师布置这么多作业啊。来,儿子,咱们先歇五分钟,过会儿再写!”
或者直接跟他说:“走,下楼溜达一圈,透透气,回来再写!”
我发现,当我和儿子同一战线时,他的怨气和对抗劲,一下子少了很多。
大多数时候,他歇个几分钟,下楼散散心,回来就能老老实实地继续写了。
所以,当孩子负面情绪来了,千万别急着去否定、去压制。先接纳和鼓励,把亲子关系理顺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2、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多些表扬和鼓励,把学习和愉快结合在一起,持续分泌“多巴胺”
过去,我看儿子,哪儿哪儿都是毛病,没有一点优秀的地方。
现在我才知道,不是孩子没优点,是我自己的心态有问题,眼睛里只看得见他的缺点!
现在,我开始静下心来,每天从儿子身上,找到一个值得表扬的点,什么方面的都可以。
比如,他打游戏,赢了一局,在那儿兴奋地挥拳头。我不再骂他,而是凑过去说:
行啊儿子!刚才那波操作可以啊,反应挺快!儿子听了很开心,还特得意地跟我讲他刚才怎么赢的。
有时候,作业本十道题错了八道,我就硬夸:
儿子你今天完成作业的速度很快,说明你很专注,效率很高!英语单词默写:
你这次的字写得真清楚!老师肯定喜欢看这么整洁的作业!就这样,我不再盯着他“做错了什么”,而是去发现他“做对了什么”、“比上次进步了多少”。
当我把批评换成了具体的认可表扬,看见他努力的过程、微小的进步。
儿子也从做“正事”中尝到了甜头,获得了成就感,觉得自己“越来越行”。
3、想办法帮助孩子走出舒适区,扔掉手机,体验现实生活中,运动带来的高级快乐
一个孩子,如果在现实生活,经常获得快乐和成就感,那他就没那么需要“廉价多巴胺”了。
因为,靠自己努力拼出来的“爽”,远比算法推送过来的,更让人上瘾,也更有回甘。
我没有硬抢儿子的手机,而是选择跟他“谈判”:
儿子,你想玩手机没问题,但有个条件。 从今天起,你每天陪我或者爸爸,下楼运动半小时。 可以是跑步、打球、跳绳,你来定。只要完成了,写完作业后,你的手机时间,妈妈绝不干涉。他点点头,同意了。
刚开始的那几天,他跑两步就岔气,打羽毛球也老是挥空拍,全程唉声叹气,一脸不情愿。
我一直鼓励他:“没事没事,跑不动咱就走!”“哎呀,今天打球有进步呀,不错哦!”
从最开始的快走,到慢跑,又到羽毛球、跳绳……
坚持了一个月,儿子体力明显变好,羽毛球也已经很熟练了。
慢慢地,他不再需要我催,每天到了点儿就主动换上运动鞋,拉着我下楼。
3个月后,儿子就像换了个人,瘦了整整20斤!
之前圆滚滚的肚子没了,脸上的轮廓也清晰起来,整个人看着结实、精神多了!
因为运动,他还认识了几个“球搭子”,周末不再一个人闷在家里,而是约着同学往球场跑了。
他自己都说,运动完感觉大脑特别清醒,上课比以前更集中了,写作业的效率也高了不少。
看到儿子的变化,我深刻地体会到:想让孩子越来越好,越来越自律,靠的不是打压和说教,而是让孩子在学习这件事上感受到愉悦。
看见他的情绪,肯定他的努力,多给他正面反馈,让他的大脑不停分泌“多巴胺”。
如此往复良性循环下去,孩子整个人就会越来越上进,对学习越来越上心,越来越自律自觉!
*来源: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 fumuxue199),擅长处理青春期阶段孩子厌学问题;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和孩子;家有青春期孩子,请关注我。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部分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也许你会喜欢
【社交】
【方法】
【真实】
【羡慕】
添加教育助理个人微信号( yanzhijiasuo )为好友,备注您孩子的年龄或自己的身份,我们将把您加入到相应的群里。共享家庭教育资源福利。
欢迎关注人民家庭教育
网址:当我学会给儿子做“多巴胺教育”,3个月后,终于让儿子学习越来越主动,越来越自律 https://klqsh.com/news/view/176058
相关内容
优秀的教育就是不断给孩子赋能,7种赋能方法让孩子越来越强大狂读这6本书,脑子不仅能变快还能越来越强大!
如何让自己越来越开心~
充实自我的4个好习惯,会让你越来越厉害
做成长型父母,孩子会越来越好,这3本书再忙也要读一读
越优秀越自律,人生越来越好的30个习惯
新学期来了,这18个好习惯,越早养成越好!
3个习惯,让生活越来越美好
让生活越来越好的7个自律习惯,请逼自己养成
想要越活越好,请逼自己养成这8个自律习惯,将来的你会感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