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发布时间:2025-09-03 13:12

阅读学术报告,学习他人研究方法。 #生活乐趣# #阅读乐趣# #学术阅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小学  王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是什么?阅读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大一部分必须是靠阅读来完成的,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中习得的。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每一本好书就是一段人生,甚至就是一段历史。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一个热爱读书的民族一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建设书香社会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社会,阅读成为适应社会的必不可少的功能。而现在的课内阅读局限性大,对学生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课外阅读加以补充,这样不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其中小学阶段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五六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享受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极其重要。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50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从大陆的情况来看,建国以来,很多学校 和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从2000年开始,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与一批志同道合的老师就走到了一起,倡导儿童阅读,研究儿童阅读,引导儿童阅读,开展阅读活动,自编了《亲近母语》读本,共十二册,每个学期一册。每册包括十二个主题单元、四个名著引读单元、八次日积月累、一次读书活动和一份推荐书目,力求保证孩子最基本的阅读的量和质。2004年9月,第一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在扬州举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儿童阅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国的儿童阅读推广、书香校园建设逐渐形成氛围,儿童阅读研究和实践对小学母语教学的促进作用逐渐显现,如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夏家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指导”,厦门市教科所苏文木等对“小学大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模式”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浙江教育学院汪潮等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思考。这些都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有效措施,如读物的选择,实施的方法、时间、评价考查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认真分析学生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无非是这些:(1)教材;(2)补充阅读;(3)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4)学校图书馆;(5)向他人借阅;(6)社区及公益图书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除了教材,他们可能拥有的阅读材料是非常有限的。可以说,我们的很多孩子只是读着教科书长大的。不妨做一个统计,12册教材,每册教材的课文一般不超过30篇,每篇平均800字,那么无论哪一套教材,学生如果只读教材,那么他的阅读只有不到30万字,30万字是什么概念?不足一部《安徒生童话》,四分之一部《三国演义》,没有量的积累,即使教材篇篇是精品,孩子们又能获得多深的阅读体验,形成什么样的阅读修养呢?还不必说,实际上,我们的课文有不少千篇一律的东西,有不少实际上孩子们不喜欢、觉得不可亲的东西。课外阅读的现状如何呢?孩子们可以获得图书的渠道实在有限。学校的图书馆是什么状况?老师们都很清楚,藏书不多,新书很少,更新很慢,缺乏管理是普遍的现状。家庭的藏书水平更是不堪一提。社区图书馆、城市图书馆的建设也难如人意。除了图书资源的缺乏。学生应该读、适合读哪些书,怎样读书,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都是很少有人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孩子们在缺乏引导的环境下,读着各种各样的卡通书,读着一些流行书,读着一些适合和不适合他们阅读的书。孩子没有过错。当书店充斥着铺天盖地的教辅图书的时候,当我们整天让学生埋头在题海题山中的时候,说的难听一些,当我们自己既不读也不写的时候,当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他们喜欢读什么,应该读什么的时候,当我们的家长热衷于让孩子们在各种兴趣班、竞赛班中疲于奔命的时候,我们能责备孩子不喜欢读书吗?综观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为数不少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缺乏阅读的良好心理;有些教师把课外阅读作为一种任务硬压给孩子,造成压抑的心理环境,影响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使课外阅读成为负担;再加上阅读资源芜杂,读物缺少童趣等因素也妨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产生,课外阅读难见成效。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阅读兴趣比较单一: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现在的孩子们最爱看的是诸如《虹猫蓝兔》《奥特曼》《蜡笔小新》等卡通、漫画休闲类书籍,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2)阅读习惯和阅读量大相径庭:家长受过比较高等教育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通常会比所受教育比较低的家庭的孩子有更好的阅读习惯、更长久的阅读时间、更大的阅读量;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们的习惯养成。(3)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电影、上网等多种活动方式的包围之下,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孩子们有了更多活动选择;同时,在这些活动方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学生变得不愿独立思考,特别依赖其他人。(4)阅读消费较少:经调查,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娱乐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5)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正在退化: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6)学校和家庭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比较零散,没有成型的、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和资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理解、认识不够,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识不强。儿童早期阅读发展不充分,后天则难以弥补。因此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天天阅读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满足学生日益增大的语言信息接受能力,实在是师生共同需要努力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理论    兴趣是积极认识事物的特殊倾向,它首先由新异的刺激所引起,凡是新的事物、新的形象、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方法都能引起认知兴趣。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它往往同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兴趣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凡是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去积极探索它的奥秘,力求把它认识清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呢?何愁他们不读得“欣然忘食”呢?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学生的发展具有未定性,教师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给予足够的外部强化和指导。把课外阅读理解为一种集体性的综合活动,有助于让此项活动更为有效的开展。

3.阅读是未来社会生存的需要。《学习的革命》一书指出“未来文盲将不再是目不识丁者,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终生学习的重要性更加突显,终生学习的观念已被普遍认同。不会阅读,就不会学习,因而从小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终身学习的需要,是未来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学习的重要途径。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是一个实践性研究课题。将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研理念的指导下,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开展探索与实践。其研究目标是要探究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有效途径,寻求实用有效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评价的模式,指导参与课题研究学校创办自己的特色,增强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提高课题组实验教师的综合素养。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特点研究、培养其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建立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案、培养书香教师、创建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研究等方面。

1、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特点的研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据儿童心理学理论,了解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根据其兴趣特点,才能为学生与好书之间搭建桥梁,才能把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的学生吸引到书桌前。

2、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探究。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途径的研究有不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亲子阅读、班级读书会、社区读书活动等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众多的方法面前,我们要通过实践探寻适合我们本地学校特点、学生特点的真正实用有效的途径。

3、建立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案。  有教育活动就有教育评价。为了实现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和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在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特点及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有效途径的同时,开展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调查研究法   进行“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行动研究法   选定若干班级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基地,深入班级,与教师一起进行培养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的实践与创新,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系列实践与理论问题。

3.经验总结法    以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为依据,根据研究过程中原始的事实材料,分析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不持久的现象,总结研究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更好地指导今后的课外阅读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15年03月——15年04月 )

这是前期准备阶段。本阶段主要完成了如下几项工作:进行了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实验研究方案;确立了实验班级;进行了理论培训。

2.实施阶段:(15年04月——15年10月)

这是具体探索和实验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对课题组教师的培训,组织观摩学习活动,进行研究和交流活动。

3.总结阶段:(15年10月——15年12月)

此阶段是课题组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撰写结题报告阶段。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推荐表、低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方案等。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课题开题报告、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课题开题报告、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015年3月

王芳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技术性指导资料

2015年3月

高松青

师生反思、随笔集锦、课题研究中期实验报告。

阶段研究论文、研究总结、研究报告;教案、活动方案、案例等

2015年10月

陈亚琴

课题研究论文或专著。

理论性成果、技术性成果、学生发展成果

2015年10月

董美玲

师生反思、随笔集锦

教案、活动方案、案例

2015年11月

李宏梅

课题研究论文或专著;课题研究总结和实验报告 ;课题实验所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师论文、学生随笔成果集

2015年11月

王芳

八、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对阅读的图书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课题组成员,全部大专以上毕业,均为小学高级教师。所有成员都有很强的工作热情和对课题研究的高度责任心。

课题组有具体实施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课题目标、任务、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协调运转。学校有师生图书室、阅览室,藏书丰富。

所有这些都给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  王芳  负责工作:负责课题的总设计、统筹课题的运作、编写课题的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的教研活动、撰写课题的学期报告、结题报告、建立课题博客并上传课题资料。

课题组副组长  高松青  负责工作:负责课题的调研、参加课题的研究、课题的教研活动及报告的理论指导。

课题组成员  杭斌、陈亚琴、董美玲、李宏梅  负责工作:负责课题的调研、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课题会议记录、撰写相关论文、撰写相关论

网址:《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https://klqsh.com/news/view/212499

相关内容

2025年“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研究” .pdf
《小班幼儿早期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关于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研究
如何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兴趣——活动课题研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与指导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生阅读兴趣怎么培养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自主阅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