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从日常到艺术的连续性探索

发布时间:2025-09-13 02:12

探索艺术和音乐,享受审美体验 #生活乐趣# #乐趣# #乐趣活动#

本文旨在探讨审美经验的本质,尤其是杜威提出的“艺术即经验”理念。通过多个维度分析审美经验,从日常生活经验到艺术经验,再到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我们将全面理解审美经验在不同领域的体现及其连续性。同时,本文还将探讨审美经验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机制,以期揭示审美经验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影响。

01杜威的“艺术即经验”与审美经验的普遍性

根据《杜威美学思想论纲》中的相关信息, 杜威的美学理念中,审美经验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日常经验的彻底化和清晰化。他认为,任何经验,只要具有统一性、连续性、完整性和内在张力,都可能具有审美性。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美学中将审美经验局限于美的艺术领域的看法,将审美经验的可能性扩展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甚至科学研究之中。杜威强调,审美经验是人与世界积极交流的结果,能够直接加强我们的生活感受,塑造生活,具有改变个人与世界关系的潜力。
审美经验的连续性与生活:在杜威看来,经验与日常生活是连续的,经验就是生活,是人与世界的交流。因此,审美经验并不是独立于日常经验之外的,而是蕴含在日常生活之中的。这种连续性使得审美经验能够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加强我们的感受,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
审美经验的普遍性与可能性:杜威认为,所有经验都具有审美的维度,审美经验并不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经验类型,而是大多数经验所内在具有的可能性。这一观点打破了传统美学对审美经验的限制,将其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无论是厨房中的主妇、花园中的园丁还是哼着小曲的邻居,他们的日常经验中都可能蕴含着审美性。
审美经验与生活的改造:杜威强调,审美经验可以成为塑造日常经验和我们生活的有益向导。通过发现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性,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同时,审美经验还具有改造其他人类经验领域的潜力,如哲学、教育、道德、政治等。通过审美经验的引领和改造,我们可以实现个人与世界的更和谐的关系。

“悲哀”这种性质,它是在人的经验中产生的效果。任何经验,只要它是统一的、连续的、完整的、具有内在张力,哪怕一次外科手术也能具有审美性。审美性不是艺术独有的特征,它是所有具有连贯、丰满性的事物和行动的共同特征。
杜威抛弃了将被动的观照作为最高境界的审美观,他认为,审美并非遥不可及,它是日常经验的彻底化和清晰化。“审美既非通过无益的奢华,也非通过超验的想象而从外部侵人到经验之中,而是属于每一个正常的完整经验特征的清晰而强烈的发展。”审美不应仅仅是闲暇之事,这种想法会造成审美与日常生活的分离以及使审美成为有钱有闲的上层人的专利,一种装点高雅生活的奢侈品,而普通人只能从低劣艺术中寻找审美满足。
在杜威看来,审美经验并非遥不可及,它可以成为任何合适地建构起来的正常经验的一个功能,它是每一个完整经验的清晰而强烈的发展。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审美的,或者具有潜在审美性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杜威将审美经验放到一个完全不同的框架中来讨论。实际上,它可以在任何人类活动领域中获得。
总结一下以上所讨论的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这里只存在程度上的区分,而没有性质或类别上的差别。审美经验源于日常经验,是所有经验的典范,它要求人们停止浮躁而功利的状态,静下心去体验生活之美,使人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经验与欣赏世界。审美是过程性的,在这个过程中,经验得到了扩展、加强与生动化。因而,审美经验可以成为塑造日常经验和我们生活的有益向导。并且,审美经验并不是私人的,它在本质上是历史性的、社会性的、交流性的,因此它是改造人类经验的其他领域,如哲学、教育、道德、政治等的基础。在此意义上,审美经验具有改变个人与世界关系的潜力。
审美经验何以具备这样的能力呢?首先,在杜威看来,经验与日常生活是连续的,甚至,经验就是生活,其次,杜威认为所有经验都具有审美的维度,再次,在杜威那里,经验是指向未来的,它是创造性、生成性的,
杜威美学基本的推动力是恢复审美与生活之间的连续性,另外,杜威的基本立场与存在主义的看法非常相近。在梅落一庞蒂的现象学中,也可看到与杜威相同的努力,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不是先验存在的,而是通过经验、在经验中存在的。杜威将美学的任务规定为“恢复作为艺术品的经验的精致与强烈的形式,与普遍承认构成经验的日常事件、活动,以及苦难之间的连续性”。看一看厨房里为一家人准备晚餐的主妇,看一看在花园里辛勤劳动的园丁,看一看整日哼着小曲的邻居,谁能说他们没有时常拥有审美经验呢?将审美与日常生活对立起来,既是将生活看成是枯萎的、沉闷的、令人不快的原因,又是它的结果。如果我们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对经验的迷恋,那么我们的生活将处处充满审美经验。

02审美经验的混合性与分离性的理论探讨

《审美经验的守望》一书指出, 在审美经验的理论探讨中,比厄斯利提出了一个独特的观点,即审美经验既具有混合性,又具有分离性。他通过整合不同学者的理论,指出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既有共性,也有根本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源于审美经验本身的内在统一性,而非仅仅由某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或审美态度所导致。比厄斯利进一步在杜威的美学中找到了对审美经验更充分的描述和解释,特别是杜威提出的“一个经验”的概念,为理解审美经验的完整性和内在推动力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比厄斯利也批评了杜威一元论倾向的极端性,强调区分并不等同于割裂,艺术作品与审美经验在现象域中各有其归属。

比厄斯利将它们的观点融会贯通,巧妙地整合了起来,从而发展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审美经验理论。在比厄斯利的理论中,审美经验一方面是混合性的,与日常经验有着某些共性,但另一方面,审美经验又是分离性的,与日常经验有着根本的区别。换言之,审美经验是一种全然不同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经验,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审美经验是由某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或审美态度所导致的,而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不言而喻,审美经验的混合性部分来自瑞恰兹,而分离性主要来自康德这一谱系。
然而,瑞恰兹这一谱系对审美经验的统一性的说明毕竟是薄弱的。于是,比厄斯利在杜威的美学中找到了更加充分的、也更令人满意的描述和解释。在《美学》中,比厄斯利单独对杜威进行了论述。比厄斯利特别指出,杜威将审美经验描述为“一个经验”,这种理论有着“极为丰富的洞见和意涵”。
在杜威看来,当日常经验具备了这些特征,就成了一个经验,即成为一次圆满的经验。审美经验与一个经验并没有质的区别,只不过,在审美经验之中,有着对当下性质的压倒性关注。在比厄斯利看来,杜威极端的一元论倾向使得他无视现象域中的主、客观领域以及艺术作品和艺术经验(或一个经验)之间的区分。比厄斯利指出,杜威的错误在于他以为区分就是割裂。

03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与研究现状

根据《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的描述, 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涉及知觉、想象、情感等复杂的心理过程。这种经验不仅是个人对美的感知,更是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反映。民间艺术作为审美对象,其内容与性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发现、认同熟悉的文化观念获得一种认同性的审美愉悦。
在研究方面,民间艺术最早在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学科内受到关注。这些学科侧重于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以及从文化功能角度进行解释。然而,从美学角度对民间艺术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一些学者如柳宗悦等,明确提出了民间艺术的美学概念,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现代美学观念影响下,民间艺术的美学价值逐渐被认识到。不过,与美的艺术相比,民间艺术的美学研究仍然显得薄弱。国内学者在民间艺术美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待进一步深入和系统化。

而康德则指出,审美经验涉及知觉、想象、情感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一座可以沟通现象与本体、感性与理性、现实与理想的桥梁。不同的审美对象,其审美经验的内容与性质是不同的,就此而言,画廊、音乐厅中纯粹作为观赏对象的美的艺术与日常生活空间中具有某种实用功能的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的内容与性质无疑也是不同的。此外,“审美经验还具有内在的社会关系和文化机制因素,就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而言,特定的社会关系与审美活动机制决定了它主要不是通过辨识创新因素而获得审美愉悦,而是通过发现、认同熟悉的文化观念获得一种认同性的审美愉悦。
民间艺术成为学术研究对象,最早是在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学科内。此后,人类学家、民俗学家纷纷收集民间歌谣、神话、手工制品等,将其作为理解底层民众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文化人类学与民俗学学科对民间艺术的研究有其突出的学科特点,一是侧重于对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二是侧重于从文化功能角度解释所收集的研究资料,很少将其作为艺术,从审美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在现代美学、艺术学观念影响下,国外美学家与艺术学家往往认为,民间艺术充其量只能算是人类艺术的低级形态,其美学价值已经包含在美的艺术之中了,没有必要对其专门研究。只有极少数美学家、艺术学家深刻地研究了民间艺术的美学特质。较早对民间艺术进行美学研究的是日本学者柳宗悦,他明确提出了“民艺美学”概念,进而指出民间艺术的“共享”美不同于艺术家创造的“独有”美。他还认为“美”与“用”是不可分割的,据此批评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片面性。此外,国内民间艺术研究在各个方向都有一支科研队伍,而且研究成果较为丰硕。但就民间艺术的美学研究而言,仍然比较薄弱。国内学者安琪最早从文艺美学角度对民间艺术进行了整体性的系统研究,提出民间艺术的审美理想是生命繁荣,其主要美学功能在于对苦难现实的心理补偿,有着永恒的美学价值。

举报/反馈

网址:审美经验:从日常到艺术的连续性探索 https://klqsh.com/news/view/237371

相关内容

艺术意蕴:深度解析与审美探索
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和生活艺术
民间艺术:文化生态与审美探索
艺术与审美的区别及其关联性探讨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
艺术品的魅力与收藏之道:从审美到投资全解析
刘悦笛: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
如何理解艺术美的审美性
波普艺术:探索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完美交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