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寄托唯独不能是人。

发布时间:2025-11-17 09:04

阅读是独处时光中的精神寄托。 #生活乐趣# #生活体验# #读书生活感悟# #阅读感悟分享#

上周我推送了文章《太在乎了就会把一段关系搞砸。》,有读者留言说,我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太在意却失去了。

昨天我也推送了周日图文《永远不要把别人当成解药。》,有读者留言说,跟随己心,好好爱自己。

这两篇推送,看似一个是在写亲密关系的相处,一个是在写不要依靠别人。

但其中却有一个共同的关于自我的认知逻辑,我很想在今天的文章里和你进行探讨,那就是——

我们所谓的精神寄托,是什么都可以,唯独不能是人。

-

你有没有什么精神寄托?

或者简单点来说,你有没有把自己的某一部分映射到了其他人事的身上?

比如,你和人一个人谈恋爱,你无比爱他,对你的爱人,或者对你们的恋爱关系,都抱有非高的期待。

或者,你很喜欢某位明星,是饭圈中的一员,你关注他的作品,追踪他的行程,无比狂热地崇拜着他的一切。

又或者,你可能曾经有过一些原生家庭创伤,比较敏感和脆弱,缺少爱也不太会爱,总是希望将来有人可以拉你一把。

这些情况,其实说到根本上,都是把精神寄托给了一个人。

意思就是:

很多人,把自我的一部分,包括渴望被拯救,渴望被看到,渴望被爱,渴望被照顾和郑重以待,都放在了他人的身上。

精神寄托这件事,其实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个认知行为。

不管你是否真的意识到自己是在做精神寄托这件事,当你把过多的关注和期待都投入到其他人事上时,你其实就是在做【寄托】这件事。

那为什么我说精神寄托唯独不能是人呢?

就是因为人是善变的。

-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

人是善变的,而且是天性善变的。

这是 DNA,这是刻进骨子里的,这不是你我可以控制的。

甚至非常直接地说,哪怕那个人是善变的,这种善变也不是他自己可以控制的。如果可控,那他就不会变了。

如果把人作为精神寄托,那就是在赌。

相当于是,你在把自我中的一部分,寄托在别人身上,并赌他不会变。

但我可以非常笃定地说,这是一定会失望的。

人之善变,人内心之幽暗,都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

只有你亲身经历过人的善变,你才能体会到关于人性中这种非要摇摆的部分。

我们都没有办法保证自己一定不会变,怎么能指望别人一直不变呢?

倘若将来发生了什么变故,你当初对这个人的精神依赖程度有多深,那么于自己伤害就有多大,失望就有多深。

而因为寄托对象的崩塌,所导致的精神剥离就会多惨痛。

于是你可能就会体会到这样的事:

你当初有多爱一个人,一旦分手,当初爱有多深,痛苦就有多深,恨也会多深。

你曾经无比喜欢一个偶像,他塌房了,你作为粉丝也依然深感失望和荒谬。

你有多渴望别人拯救你,那人如果不在了,你依然是摇摇欲坠。

而这些痛,会痛到你对这个世界充满绝望,会痛到你会转而痛恨自己,甚至会产生抑郁现象。

精神寄托的坍塌,就像是一座本来挺立的摩天大楼轰隆隆倒下。残垣断壁,都是碎片,再想捡起来一片片重新盖好,几乎不可能。

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有一个支撑点。

这个支撑点,必须牢固,必须可靠。

只有这样,你才能相对稳定地将自我支撑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

而人的特性与所谓的牢固可靠,其实天然就是截然相反的。

这里面,并不是在说人是绝对不可相信的,而是有几率和概率。

人性这种事——我在说我们每一个人——天然属性中就带有变量,带有不稳定性,带有随年龄环境认知等周遭变化所带来的个人变化。

-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一点非常现实——

没有人愿意成为另一个人的精神寄托。

请你细想一下这这件事,其实你也不会愿意成为别人的精神寄托。

因为很痛苦。

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如果父母把精神寄托放在孩子身上——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成长经历——那你就能体会到这种痛苦的感受。

如果你成为了别人的精神寄托,就意味着你要承担别人的期待,意味着你要被某个人掌控。

并,且,不,能,变。

不能变坏,不能变糟,甚至原地踏步都是错,只能变得更好。

比如你作为孩子,父母把所有的期待和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假如你做了某件事,父母会骂你,会指责你。

会把“我为你做了那么多给你创造各种好的条件你却如何如何”这种话挂在嘴边,等到骂完又后悔然后抱着你哭。

这样的沟通相处环境是极其令人窒息的。

所以,我必须要奉劝各位。

如果你遇到某个人,他对你说这样的话——

你是我的精神寄托,你是我的全部,你是我活着的全部意义。

当有人跟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不要感动,不要庆幸。

而是,赶。紧。跑。

千万不要把这种话理解为你很重要,这更像是他用手直接扼住了你的喉咙。

你将没有自己,你将要用尽全力去配合另外一个人的演出,甚至你将要用你的一辈子,去填满别人的期待。

但是别忘了,你也就只活这么一次。

-

最后:

精神寄托唯独不能是人。

也不应该是人。

一旦你把精神寄托放在某个人身上,对你对他,都是一场灾难。

是双输。

精神寄托必须是这个世界上非常稳固且牢靠的东西,它可以是健身,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可以是山川,可以是大海。

甚至,精神寄托可以是你的宠物,你的猫猫狗狗,你的房子,你的钱,你的工作。

但唯独不能是人。

如果非要是人,也只能是你自己。

而从精神寄托这这个思考发散开来,关于我们对这个世界和人的认知上,应该有一个基本认识逻辑是——

这个世界上,最不可靠的,其实是人。

这倒不是一件值得沮丧和悲观的事,不可靠并非是因为坏,而是变。

你可以爱一个人,相信一个人,依赖一个人,但不要因为这样就真的笃定他会永远这么支撑着你。

学会把精神寄托放在更加牢固的事情上,对别人是一种轻松,于自己也是一种稳定。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十全十美的工具人。

人也不应该成为工具人,人应该成为他自己。

你也应该这样。

END

山 海 皆 可 平 , 难 平 是 人 心

♫ / 岩崎元是 - ひとりにしない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精神寄托唯独不能是人。 https://klqsh.com/news/view/283388

相关内容

精神寄托唯独不能是人
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很多东西,唯独不可以是人
后来才明白,精神寄托可以是任何,唯独不可以是人
精神寄托可以是书籍,可以是音乐,可以是工作……唯独不能是人
百年孤独: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音乐,可以是书籍,可以是工作,唯独不可以是人
女人的精神寄托可以是书、是工作、是诗和远方,唯独不可以是男人
精神寄托可以是音乐、书籍、工作、山川湖海,唯独不可以是人
精神寄托可以是健身,音乐,工作,山川,大海,但唯独不可以是人
精神寄托
《百年孤独》经典之谈:人的精神寄托何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