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2:对意义疗法的探究
深度解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方式分享# #读书笔记分享#
上一次我们结合囚徒在集中营生活精神反应的三个阶段“收容阶段、适应阶段,释放和解放阶段”来了解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的恐怖笼罩下,囚徒们在集中营生活的经历是怎样的。
虽然囚徒们在集中营里承受着绝境般的遭遇,但作者发现依然有人去棚屋安慰别人,也有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分享给他人,甚至有一个即将不久于人世的年轻女子告诉作者:“我感谢命运给了我这么沉重的打击……以前的生命让我糟践了,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精神完美的事。”也就是说不管在任何境遇下,或者说不管我们面临着何种压力和痛苦,其实都有着它的意义,当我们找到这个意义,也就不会痛苦了。正如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看下作者弗兰克尔结合自己在集中营亲身和观察到的经历,以及自己的学术经验所创立的意义疗法。
那什么是意义疗法呢?意义疗法是一种在治疗策略上着重于引导就诊者寻找和发现生命的意义,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和驾驭生活的心理治疗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弗兰克尔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才是人最主要的动力。而意义疗法的核心就是:再极限的苦难,一旦找到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所以说虽然意义疗法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治疗方法,但能帮助我们每个人找到生命的意义,精神生活丰富了,内心受到的伤害就会少很多。
比如昨天我们讲到的那位老人两年多来都无法从妻子死亡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最后医生让他发现自己的痛苦能使妻子免于承受同样的痛苦,于是发现了痛苦的意义,那么痛苦就不再痛苦了;又比如上面提到那个不久于人世的年轻女子发现集中营地狱般的遭遇让她发现了精神完美的意义,也就不再痛恨所遭受的苦难,反而很感谢给她带来的沉重打击;再比如作者刚到集中营时花了毕生精力的手稿被没收了,一无所有的时候,重写这部书的渴望,到处去演讲自己书里思想的渴望,对妻子的想念等等都帮助他找到了要好好生存下去的意义。
好了,说完了意义疗法的含义和核心,我们继续聊聊弗兰克尔意义疗法的两种主要治疗技术:意义分析法和矛盾意向法。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意义分析法。简单来讲,意义分析法就是帮助人们分析存在的意义,去帮助他们找到应投入的事业、应建立的关系和应实现的价值等,让他们的精神因素复苏,从而全面地认识自己和责任。
举个例子,有一次来自东欧的一位拉比找到了作者弗兰克尔,这里解释以下拉比就是是犹太人中的一个特别阶层,接受过正规的犹太教育,担任犹太人社团或犹太教教会精神领袖或在犹太经学院中传授犹太教教义者,主要为有学问的学者,是老师也是智者的象征。
这位拉比的前任妻子和六个孩子全都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里,而他的现任妻子不能生育。对于一个正统的犹太人而言,如果死后没有亲儿子为自己念诵祈祷文,这是人一生中最大的不幸,也是这位拉比觉得痛苦绝望的原因。
作者弗兰克尔问他是否想在天堂上看到自己的孩子们。这个问题让拉比痛苦不已,真正让他绝望的原因也浮出水面。他认为孩子们都是作为纯洁的殉道者而死,在天堂里会有最崇高的地位,而自己是一个年迈有罪的人,不配有跟孩子们一样崇高的地位。弗兰克尔告诉他,是否可以用自己多年来承受的苦难去净化自己,变得像孩子们那样纯洁?这位拉比最终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还有一位30岁的母亲在她的11岁儿子去世后就只剩下她和另外一个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儿子,生活充满了绝望和不甘。在她企图带着残疾儿子自杀的时候,这个孩子告诉母亲,他还想活着。后来这位母亲找到了作者弗兰克尔,作者告诉她你不是30岁,如果你现在是80岁,正躺在临终病床上回顾自己的一生,你会想些什么,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位母亲说,我会平静地回顾我这一生,我有两个孩子,一个死了,一个残疾了,虽然残疾了,但他终究是我的孩子。对于这个孩子,我已经尽了我所有的努力,我这辈子没有失败。就在这一刻,这位母亲找到了继续好好生活下去的意义。
而另外有一位女士利用同样的方法回顾自己的一生说:“我嫁给了一个百万富翁,我没有孩子,我跟很多男人调情,逗乐。我回顾自己的一生好像没有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我这一辈子是失败的。”同样,这位女士也通过意义分析法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规划好自己的生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意义疗法不是直接告诉人们所追求的意义是什么?而是引导和鼓励人们自己去发现意义,或用新的价值观去体验生活。总之,意义分析法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和面对生活中的痛苦与压力,就像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被囚禁在寒冷的西伯利亚集中营里说的那样,我只害怕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也就是说既然承受了痛苦与灾难,就应该有所收获,从痛苦与灾难之中获得意义与价值。
朋友们,现在我们回到自己的身上,通过意义分析法,看看我们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或者看似无法排解的痛苦是否能找到新的意义?
说完了意义分析法,我们最后再来了解下矛盾意念法。用比较专业的术语来讲,矛盾意念法主要用于强迫症、恐惧症,尤其对那些潜伏的预期性焦虑症的人们。这种方法可以控制住焦虑,让人轻松从容地应对环境。简单来说, 当人们出现某种心理症状时,劝解他不要与症状斗争,相反,采取一种幽默嘲讽的态度,让症状继续下去的行为和思想,以此来解脱症状。
比如说有一个有着极度严重结巴的12岁男孩子乘坐公交车的时候逃票,后来不幸被售票员发现了,那么唯一逃避惩罚的方法就是博得售票员的同情。当他想要展示自己是一个多么可怜的结巴的孩子时,他反而做不到了。这个就是无意识地利用了矛盾意念法。
还有一位簙记员患有书写痉挛症多年,后来越来越严重,去过很多诊所都医治无效,导致工作上面临着被解雇风险。在他所在的年代丢了工作是很痛苦的事,他告诉医生他很绝望,想要自杀。后来医生让他下次书写的时候,告诉自己“现在,我让大家看看,我是一个多么糟糕的书写者。”但当他真正想要涂鸦式地书写时,他反而做不到了,没过多久,他的书写痉挛症很快就治愈了,这位簙记员又重新找回了自信,快乐地生活和工作着。
再比如有一位医生很害怕出汗,只要一想到出汗,尤其是面对那种能引起他预期焦虑的人,他马上就会大汗淋漓,而且这种害怕出汗的恐惧已经折磨了他四年之久。作者弗兰克尔告诉他,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就告诉自己“以前我能出12斤汗,这次我至少要在地上流出120斤汗水让你看看”。后来他只用了一周就彻底摆脱了爱出汗的恐惧。
说到这里,我们就想到了那些容易失眠的人,建议可以试试矛盾意向法。因为如果我们害怕自己睡不着就反而不容易睡着,也就是说对入睡的过度关注会产生不能入睡的预期焦虑。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自己晚点入睡,看看书,听听歌,总之不要与“睡不着”的这个念头去竞争。我们要相信自己有着超越自己,改变不良状况的能力。
总之,矛盾意向法就是让我们不要过分关注对自己有所强迫或害怕的念头,不与这些念头做斗争,通过幽默,自我审视的能力让这个念头继续下去,反而能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网址:《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2:对意义疗法的探究 https://klqsh.com/news/view/68915
相关内容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在绝境中找到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意义》深度解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心理学大师的答案是这样
《活出生命的意义》书评:寻找生命真谛
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一
读书笔记 《极简主义—活出生命真意》——你快乐吗?
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读书笔记
《活出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挫折后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