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66条
基本知识和理念(1-2条)
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基础保障,是人生最大最重要的财富,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 针对近年来我国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变化,2015年国家编制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以下简称“健康素养66条”),对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做了全面、系统、准确的阐述。 从今天开始和小编一起学习“健康素养66条”吧,每学习一段时间后小编将陆续推出有奖问答,答对的小伙伴可参与抽奖活动哦。
0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 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这个定义提示我们: 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而是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社会适应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02
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每个人都有 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 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 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
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需要 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END
✦
✦✦
济宁疾控
健康优先 预防为主
来源: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
审核:刘玉婧
编辑:王 艳、李英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