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2025-08-26 13:42

教师资格证:完成教育学、心理学学习,资格考试+试讲 #生活技巧# #学习技巧# #技能证书攻略#

一、名词解释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提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2.认知结构变量 指影响新的学习和保持的认知结构的3个特征,即可利用性(学生认知结构中同化新知识的有关观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新旧知识的可辨别性)、稳定性(或清晰性)(原有的有关观念的稳定与清晰性)。 3.知识的表征 知识表征指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4.内部学习动机 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此时学习者的目的指向学习活动本身。典型的内部动机是兴趣、操纵的欲望。 5.内反馈 内反馈是由是由肌肉、关节中的本体感受器、前庭器官对身体位置、肌肉活动等刺激的感受而产生的动觉、平衡觉反馈。 6.品德 即道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现象,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1.学习: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2.成就动机:个人对于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就的动机。 3.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 4.程序性知识: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表征的。 5.命题网络: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生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 6.替代强化:观察者由于看到别人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增加这种行为时,就产生了替代性强化。 教育心理学:研究与人的学习和教学有关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费兹科,麦克卢尔, 2008) 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主要研究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学习:指由个体经验的获得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 学习的一般结构是由定向环节、执行环节、检验环节组成的环状结构 高级条件作用: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 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正强化。 负强化:撤消或减弱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负强化。 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消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一个反应发生的概率,叫惩罚。 习得性失助感 :当学习者任何行为都不能带来强化,都不能改变失败的结局时,个人就会认为这种失败的结局不可避免,且将这种认识不适当地推广到其他情境之中,产生习得性失助感。 程序教学:斯金纳在强化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程序教学理论。认为我们有可能设计一个完整的“学习情境”,通过一个系列阶段,对学生的正确反应予以强化,就可以导向最后的预期状态。 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受到强化。 学科基本结构:指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原理)、基本方法(提出假设、调查、推测)、基 本态度。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包括语言文字)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巳有的有关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 和实质性的 联系。 同化:在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中,新知识被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合适的观念所吸收,从而获得了意义;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形成了更为分化的认知结构。这一过程称为同化。 先行组织者: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而又与学习材料有关。 合作学习:学生在能力异质的小组里学习并根据小组的成功给予奖励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指个体发动、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结构:在学习动机结构中需要和诱因是两个主要的因素,而需要又是更为基本的。内部动机 由学习活动本身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 外部动机 由学习活动以外的情境提供奖励所维持的动机 亲和动机 希望同社会中的人保持亲近关系的动机。 成就动机 个人对于他认为是有价值的工作愿意去做,并力求有所成就的动机。强化理论 凡是受到强化的行为就有再次出现的可能性。 归因:个体对某一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过程。 自我效能感: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迁移:学习的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的迁移看作是通过训练而得到加强的心理官能在其它的领域自动地发挥作用。共同因素说:桑代克所谓的“共同因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学习的定势 :泛指以特殊的方式进行学习或作业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陈述性知识 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 是个人没有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的知识。知识表征指知识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 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整块的知识以图式的形式表征。 程序性知识是以产生式或产生式系统的方式表征的 命题网络:是享用同一些主题的若干命题发生相互关系而形成的网络结构。图式:是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是对范畴中的规律性做出编码的一种形式。产生式:是一种以“如果/则”(if/then)形式编码的“条件—行动” 规则(condition-action规则,简称C-A规则)。 产生式系统:产生式系统被认为是复杂技能的心理机制。当一个产生式的活动为另一个产生式的运行创造了所需的条件时,就组合成产生式系统。 反省认知(元认知):是一种控制各种具体策略应用的更高级的策略或过程。概念转变指个体原有的概念由于受到与其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认知策略是个人对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学习等认识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一类内部组织起来的认知技能。 认知策略的功能是对信息加工的具体操作过程执行控制。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操纵信息加工过程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一切活动。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关系 一般认为学习策略的核心成分是认知策略与反省认知。学习策略的范围大于认知策略的范围。 几种重要的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二)组织策略(三)精加工策略 问题解决:任何受目标指引的认知操作序列,是指问题解决者面临问题情境而没有现成方法可以利用时,将已知情境转化为目标情境的过程。 创造力: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 能力。 判别创造力的标准-- 新颖:前所未有 独特:独出心裁 产品是否有价值。 自我调节学习:指学习者主动激励自己并且积极使用适当的学习策略的学习。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驱使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 和。 社会规范:是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而提出的、用以调节其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或准则,是社会对于他的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一种规定。 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移情:指设想自己处在他人位置,了解他人想法,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一种心理反应。 学习风格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方式。学习者在进行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

首页

写作记录

浏览历史

云文档

收藏

会员

客户端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

会员专享

PDF843.8KB 37页

知识点总结相关资料

6.6万次浏览1.3万人收藏

13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整合

38

907.5KB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共38页)

40

110.5KB

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2

122KB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重点资料

2

12KB

教育心理学最新最全复习资料-看后必过

28

106.5KB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复习

7

3.5M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

24

42.5KB

教育心理学复习精要的知识点总结

19

44.5KB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2

37.2KB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资料重点

49

94.5KB

网址: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https://klqsh.com/news/view/188449

相关内容

心理学基础知识自考复习资料.docx
教育心理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心理学
“快乐理念,快乐学习”——小学体育快乐教学浅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10篇
心理学:考研辅导书目及五大高分复习方法
【干货分享】教育心理学系列15 — 知识的学习
小学生安全教育资料小常识
加强师资建设提质心理健康教育

随便看看